重庆谈判

俊杰

<p class="ql-block">人老了,总爱回想那些尘封的往事。想起毛主席上了井冈山之后,蒋介石一次次围剿,恨不得将那支星星之火扑灭在山野之间。可红军硬是靠着一股信念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走到陕北,从绝境走向新生。到了1946年,抗战刚结束,山城重庆却迎来了一场看似和平的“谈判”——蒋介石主动邀毛主席前来,说是共商国是,实则暗流涌动。</p> <p class="ql-block">我常想,那时的重庆,空气里是不是都弥漫着试探与猜忌?一个在黄埔军校发号施令的人,一个在延安窑洞里写文章的人,终于坐在了同一张桌子前。按说,若论权势、兵力、地盘,蒋介石占尽优势,为何不动杀心?杀了他,不就一了百了?</p> <p class="ql-block">可历史偏偏没走那条路。不是蒋不想,而是不能。国际上有美国苏联盯着,国内有百姓盼着和平,连他自己的幕僚都清楚:若在谈判桌上动了手,道义上就先输了。毛主席这一去,是把命押在了人心上,也押在了历史的天平上。</p> <p class="ql-block">他去了,坦然走进山城,穿着那件旧棉袄,笑着和记者合影。这一笑,笑出了胆魄,也笑出了格局。蒋看着他,或许那一刻才真正明白:这个人,不是靠一枪一弹能除掉的。他的根,早已扎进这片土地最深的泥土里。</p> <p class="ql-block">如今回想这些事,竟有些恍如隔世。没亲眼见过,却仿佛听见了那年的风声,看见了嘉陵江上的雾,也看见了一个时代在谈判桌前的转折。说来好笑,又令人肃然起敬——原来真正的力量,从来不是枪炮,而是人心所向。</p> <p class="ql-block">在神龙公园花区赏花,又想起了一些未见过的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背诵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