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袅袅炊烟不了情</p><p class="ql-block">——往事今忆之三</p><p class="ql-block">在坦荡如砥的松辽平原上,任凭你在任何一处极目四野,总会有几个平展展的村落收入眼底。而每个村落的布局,是很有些雷同的。它既不像峰回路转的小山村,背傍青山,前依绿水,充满诗情;也不似河渠纵横的水乡,渔帆点点,水天一色,饱含画意。所以,当年松辽大平原上的村落,看起来未免显得有些单调,平淡。</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至今,我对这松辽平原上的小村落,仍然充满着真挚的思念。不但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曾给我留下梦幻般的回忆,而且它也有着令人心醉的情致。我想,凡是在松辽平原上的小村里长大的人们,只要望见那缭绕在村庄上空的缕缕炊烟,大概都会感受到故乡赐予我们的那份温馨。</p><p class="ql-block">故乡的炊烟,给我以希望和青春的活力。童年时,当我与小伙伴儿们,或者是去南岗子打鸟,或者是去东河套抓鱼,或者在北洼子挖野菜,玩得或累得饥肠辘辘时,只要望见村子里一缕缕淡青色的炊烟,从各家的屋顶上袅袅升起,便恍若闻到了饭菜的香味,也恍如听到了母亲的呼唤。长大后,作为黒土地上的一位新的耕耘者,我也曾在炊烟里解除过劳动后的疲惫。炊烟曾使我感受到生活赐予我的那份温馨。也曾使我感受到那份冷漠。炊烟熏陶着我的情感,尽管它透着玉米秸与蒿草的气息。当年,我曾站在村外的黒土地上,遥望缭绕在村落上空或浓或淡的炊烟,从炊烟与蓝天的交融中,领略它的空旷与悠远,并试图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p><p class="ql-block">故乡的炊烟,曾经有如一位年迈的母亲,饱经沧桑。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年代,人们进了大食堂,各家的炊烟便难以见到了;在“瓜菜代”的日子里,它又显得那样有气无力,犹如重病缠身的老人,难以照顾好自己的儿女;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的狂喊声中,它又好似被人歧视的母亲,显得那样的战战兢兢,儿女们感受到的不再是温馨,而是清寒。</p><p class="ql-block">故乡的炊烟,又犹如一位历史老人,用它那朴实无华的画笔,将历史的变迁,描绘在故乡的黒土地上。在这长长的画卷里,炊烟昔日围着低矮的茅草屋,给人一种荒凉凄清的感觉;而今却是在一排排红砖房上缭绕,在一座座蓝色的屋顶上升起。过去,炊烟呼唤着人们赶着牛犁马车,踏着夕阳归来;而今,当第一缕炊烟在晨曦初露时从村中升起,汽车与各种农业机械的马达声便会此起彼伏地在村中响起,故乡的小村顿时显现出来愈来愈强的生机与活力,乡亲们在共同描绘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p><p class="ql-block">我爱看故乡的炊烟,不管是早晨、中午还是黄昏,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也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霜雨雪。我都衷心地祈盼,故乡的炊烟能及时升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今日,炊烟昭示着,黒土地上的乡亲们,不但早已经解决了温饱,而且正走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共同描绘着美丽乡村的最美图画!</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代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故乡田野。</p> <p class="ql-block">今日故乡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如今,各种农业机械摆满小院!</p> <p class="ql-block">如今,小村竟然有了无人机!</p> <p class="ql-block">五谷丰登,瓜甜果香,其乐融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