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凤阳县城东南方向行驶,去离滁州较近的小岗村吧。</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一个中国改革的第一村。</p><p class="ql-block"> 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此次行动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p><p class="ql-block"> “大包干”契约作为改革开放珍贵文物,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彰显了小岗村作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国改革标志的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1978年前,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p><p class="ql-block"> 1978年冬,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并于第二年秋实现温饱。</p><p class="ql-block"> 小岗村人永远忘不了那个领路人:沈浩。</p><p class="ql-block"> 沈浩墓碑前的大理石上,有一片已被烧黑,那是清明期间,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三三两两自发来祭奠沈浩时烧纸钱留下的。</p><p class="ql-block"> 2014年清明节,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立华又照例去祭奠沈浩:“你一个人来了小岗,清明了,我来看看你。也许当时我们就不应该按红手印把你留下……”</p><p class="ql-block"> 红手印,在小岗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以“托孤”的形式按下红手印,掀开了新时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30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了把沈浩留下,一共按下过351个红手印。</p><p class="ql-block"> “他是我们的亲人哪。”“这孩子好啊,能干事!”“他不图一点私利,是难得的好干部。”这些都是村民最质朴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小岗村友谊大道两旁,小楼林立。</p><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四车道的柏油马路两旁集聚了数家亿元企业,来大包干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告诉你这是个乡村,你甚至会误以为这是一个现代化小镇。</p><p class="ql-block"> 2004年,当脸孔白净的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大家投来的是怀疑的目光。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在心里嘀咕:“省城来的干部,是想借小岗村名气‘镀金’吧,肯定没两个月就走了。”</p><p class="ql-block"> 可让严金昌没想到的是,沈浩刚到小岗村1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起早贪黑,围绕“小岗村究竟要怎么发展”的话题,挨家挨户走访村民,30多个日日夜夜,沈浩将全村108户农民家跑了至少两遍,将小岗村的“家底”及大伙的想法都装进了心里。</p><p class="ql-block"> 当时村里仅有一条800米长的水泥路,其余都是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村里能有更好走的水泥路。</p><p class="ql-block"> 知道大家的想法后,沈浩就开始跑上跑下争取资金。为了让“肥水不流外人田”,沈浩还和几位大包干带头人合计,“自己的路自己修”。</p><p class="ql-block"> 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修路,让村民们对这位第一书记的看法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村里人叹服:“沈浩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p><p class="ql-block"> 在小岗村工作的6年,沈浩不分白天黑夜,都在筹划着如何让“中国改革第一村”脱贫致富,乃至把名气打得更响。</p><p class="ql-block"> 他的书桌上摆满了《乡村的前途》《中国农村金融调查》等上百本杂志、书籍;一遇到重大决策,他都要找大包干带头人们坐下来“拉拉呱”。</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沈浩在小岗村的6年,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p><p class="ql-block"> 2008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已从2003年的2300元增长到6600元,112户村民搬进了小区。</p><p class="ql-block"> 大包干纪念馆等景点的修建,让小岗村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曾经没有一家工厂的小岗村,已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2.3亿元;南连省城的101国道、北至省道307的小岗快捷通道打通后,从村到县的路程缩短了20多公里。</p><p class="ql-block"> 沈浩虽然走了,但他踏实干事的创业精神依然在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