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亮剑“趁喜打劫”才是最好的移风易俗

广陵杂陈

<p class="ql-block">11日,《当地通报“新人被拦车索要50条烟”》消息登上热搜,再度引发关注。</p><p class="ql-block">先前媒体报道,11月5日,河北省香河县一对新人婚车遭拦截,对方索要50条烟作为喜钱,最终新人决定弃车离开。11日当地通报称:事发日胡某某、殷某某等6人以“道喜”为名拦截婚车索要9条香烟。双方交涉约20分钟无果后,新人换乘自家车辆离开,胡某某等人未得到香烟自行散去。经与当事人多方核实,现场索要香烟数量9条,网传索要50条香烟系误传。公安机关已视情节轻重依法对拦婚车人员胡某某、殷某某等6人给予行政处罚、批评教育处理。</p> <p class="ql-block">按照不少地方传统婚俗,拦婚车讨把喜糖、要个小红包等,本是邻里亲友间“讨喜气”“图喜气”常态,本质上是新人自愿赠与行为,通常金额小无强制,既不违反公序良俗,更不涉嫌违法索财。然而,不法分子借机拦车强讨财物,则有既违公序良俗,又扰乱公共秩序,还触碰法律底线。</p><p class="ql-block">对于拦婚车索财是否构成拦路抢劫,以及此行为将面临何种法律后果,当然需要结合当事人行为性质及具体情节综合判断。按照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相关规定,多数情况下,虽然拦车讨喜行为构不成“抢劫”,但却可能涉嫌“敲诈勒索”或“寻衅滋事”。就算当事人实施“拦车索财”行为未拿到财物,也可能因扰乱公共秩序而涉嫌违法,进而接受《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p> <p class="ql-block">作为个案,本案之所以引发关注并冲上热搜,是因为类似“趁喜打劫”事件绝非个别现象。近年来,类似事件屡屡发生,频频冲上热搜,触碰公众痛感神经。今年4月,某地一名男子拦截婚车队索要红包,甚至掰断车队中一辆劳斯莱斯车辆的“小金人”车标……实施行为人并非第一次对婚车“下手”,而是屡犯“老手”。接到报警后,当地警方随即介入处置。</p><p class="ql-block">公允而论,当地因对本次事件的反应速度值得肯定。事发次日,即发布培育文明婚俗弘扬时代新风倡议,下一步,还将坚决抵制和打击低俗婚闹等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p><p class="ql-block">马克思说过:“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我想提醒的是,文明倡议固然重要,但永远不能代替法律惩戒。一些地方之所以类似事件屡发屡治屡治屡发,不是没有或缺少文明倡议,而是未有或鲜少法律亮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