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空之山,天空之山坐落于海口湾畅通工程沿线,基地高于海平面约7米,与云洞图书馆隔海相望。这座由藤本壮介设计的白色建筑,像从海平面缓缓升起的一座梦境,静静地卧在美丽沙海岸的西北角。它不张扬,却无法被忽视——那连绵起伏的圆环屋顶,如风过林梢,又似山谷低语,远远望去,仿佛一座悬浮于天际的山峦。它叫“天空之山”,而我,是来赴一场与海、与风、与光的约会。</p> <p class="ql-block">沿着宽阔的白色台阶向上走,脚下的石面微凉,两侧玻璃护栏透明如无物,让人几乎忘了边界。抬头望去,一面红旗在风中轻轻摆动,像是某种无声的召唤。台阶尽头,是那座流线型的建筑,屋顶如波浪般舒展,与远处城市的天际线温柔相接。天空有些阴沉,云层厚而不压,反倒衬得这片空间更加开阔。</p> <p class="ql-block">走近时,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呼吸。建筑前的水面平静如镜,将整个轮廓完整地倒映出来,仿佛另一座“天空之山”沉在海底。椰子树静静立着,枝叶稀疏却挺拔,像是守望者。站在水边,看玻璃幕墙映出流动的云,也映出自己的影子——那一刻,人与建筑、自然,悄然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山一边面是绿草地,而一边就是大海。</p> <p class="ql-block">绕天空之山外边一条弯曲的道路延伸向前,远处的住宅楼在云影下若隐若现,让整个画面变得格外真实。</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山内水池倒映着高楼,也倒映着那面红旗,仿佛整座城市的繁华都被收进了这一方静水。</p> <p class="ql-block">穿过玻璃门,视野骤然开阔。海面无边无际,几艘小船在远处缓缓移动,几棵高大的椰子树点缀在空旷的场地上,给这片现代感十足的空间添了一丝热带的慵懒。站在圆形框架的观景台前,仿佛透过镜头框住了一整个世界——海、天、建筑、人,都在这一瞬静止。</p> <p class="ql-block">有三位女士站在建筑前合影,穿得鲜艳,笑容灿烂,一个穿橙色上衣,一个穿花衣白裤,还有一个红衣黑裤,像三团跳动的火焰。他们笑声让平静的景区增添了欢快。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忽然觉得,这建筑不只是艺术,它也是生活的容器,装着人们的欢喜与片刻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水边,三位女士她们穿着红、橙、豹纹上衣,围巾在风里轻轻扬起。水中的倒影被她们的动作搅出涟漪,建筑的轮廓在波纹中微微晃动,像一首被打乱节拍的诗。她们笑得那样自然,仿佛不是在打卡地标,而是在庆祝某个只属于她们的小节日。</p> <p class="ql-block">沿着台阶向上走,台阶尽头,一面鲜艳红旗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波浪形的屋顶在灰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柔和,像被海风抚平的思绪。我沿着曲线台阶缓缓走上去,每一步都像是在接近天空。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穿过玻璃护栏的细微声响,和远处海浪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处的平台上,视野彻底打开,整片海口湾尽收眼底。平台由白色台阶构成,简洁得近乎纯粹,而那面红旗,成了这片素色中最醒目的注脚。我忽然明白,为什么人们总爱来这里——它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让人停下来、抬头看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走上那条弯曲的白色步道,双臂高举起来。海面辽阔,船只如点,风从耳边掠过,带着咸味和自由。步道两侧的玻璃护栏像无形的边界,既保护你,又不阻挡视线。远处红旗飘扬,像是在为每一个到来的人举行小小的欢迎仪式。</p> <p class="ql-block">屋顶的斜坡上,三位女士几位她们戴着墨镜,穿着夏装,背对着海景,笑容比阳光还亮。仿佛这座“山”不属于某一个人,它属于所有愿意抬头看天、愿意在风里张开双臂的人。</p> <p class="ql-block">最后,三位女士在天空之山宽阔的台阶上,双手高举,背后是现代建筑的曲线,眼前是无垠海景,天空终于放晴。2025年11月11日,我在“天空之山”,没有写下什么深刻感悟,只记得那一刻的风,很轻,很自由。</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山旁边就是大海,涨潮时,一望无际的兰色海水卷着波浪冲向沙滩。</p> <p class="ql-block">与大海亲密接触,留下这美好瞬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