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安平</p><p class="ql-block">图/自拍+网络</p> <p class="ql-block"> 最近看了一部女性主义电影《走出的决心》,感受颇深,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观影后的思考。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李红,就像现实生活中无数女性的缩影,被生活的枷锁紧紧束缚。年轻时,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满心期待着能走出小镇,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然而,重男轻女的父亲却毫不犹豫地将她梦想碾碎,一句“女孩子读书那么多有什么用,早点工作帮衬家里”,便将她推向工厂流水线那永无止境的机械劳作中。昏暗的车间,嘈杂的机器声,还有永远做不完的工作,成了她青春的底色。后来,为了逃离原生家庭,她匆忙步入婚姻,本以为找到了避风港,却没想到陷入了另一个更深的漩涡。丈夫的大男人主义、颐指气使,让她在家庭中彻底失去了自我。孩子慢慢长大,本因为生活能够有所转机,然而女儿的一句话“妈,你帮我带带孩子吧,我工作太忙了”,又让她的生活陷入了新一轮循环。她看着年幼的外孙,心中满是无奈,自己的一生已经这样被消耗,如今还要继续为下一代牺牲。电影最后,李红觉醒了,她看着镜子中那个陌生又沧桑的自己,听着丈夫无休的指责,终于下决心,要为自己活一次。她瞒着家人偷偷的考取驾照,分期付款买了车,在一个夜晚,不顾家人的阻拦,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驾旅程。当车子缓缓启动,她暗淡无光的黑白生活里突然涌入了耀眼的亮光。这一走,便是对过去生活的告别,也是对自我的一次追寻。</p> <p class="ql-block"> 电影中的女主虽然被丈夫和家庭磋磨半生,但幸运的是她最终找到自我,开启新生。而现实里又有多少女性一直被困难生活里,无力争脱。思绪回到初中时代,我的好友小洁是一名回族女孩,她的脸上有着回族女孩的美丽特点,大眼睛长睫毛高鼻梁,虽然有十四五岁但却已经落得美丽大方。她像夏日的阳光,走到哪里都带着明快的笑意,说话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总能用几句俏皮话把周围的气氛调动起来,跟她待在一起,连空气都好像轻快起来。小洁的成绩优异,是很有希望上重点高中的,但是中考失利让她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因为小姐分数只差1分,如果她的爸妈愿意出1万块钱择校费,她依然可以上重点高中。但她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1万快与他女儿的前途相比有多么微不足道。后来小洁上了职高,我们的生活学习交际也慢慢变少。再听到她的消息时,是她跟我说她要结婚了。那一年我上高三,她也才17岁,还没有到法定结婚年龄,所以只办了婚礼。记得小洁结婚前一天,我们几个好友一起到小洁家里祝贺。见到小洁后发现,她的脸上并没有新婚前的喜悦,反而看见我们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肩膀还止不住地轻轻颤抖,连带着说话都带着浓重的鼻音。后来我们几个才知道,小洁是被她爸爸逼着退学结婚的,她和男方也才见过两次面。因为回族女孩有不外嫁的习俗,只能和本族男孩结婚,父母早早就定好婚约。原因为包办婚姻是上个世界的丑习,没有想到它却发生在我身边。小洁哭着说后悔中考发挥失常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如果自己的成绩优异能考上好大学,父母是不是不会让她这么早结婚?可是小洁呀,成绩不好从来都不是他们逼你嫁人的理由,是他们封建陈旧的思想让你失去了人生的另一种选择……</p> <p class="ql-block"> 看似文明开化的21世纪,却仍有女婴被冰冷剥夺生存权利,女孩被粗暴截断求学之路,女性在职场晋升争的阶梯上遭遇无形却坚固的玻璃屏障,性别偏见仍在以各种隐瞒的方式侵蚀着女性的生存空间。</p> <p class="ql-block"> 女性的真正独立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从自我意识觉醒开始的破茧。当一个女孩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该被“传宗接代” “相夫教子” 的框架定义,她才会挣脱“ 嫁个好人家就是终极幸福”的迷思。经济独立是这场决醒的基石,当双手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收入,钱包能支撑自主的选择,“手心向上”的依附感便会瓦解,腰杆才能真正挺直。思想独立的原则是对抗偏见的利器。太多的女性在“你应该” “你不配” 的规训中逐渐麻木,而清醒者会反问“为什么? ” 她们拒绝将婚姻视为避风港,明白安全感从来不是别人给予的;她们不盲从“女性要温柔隐忍” 的教条,懂得合理的边界和果断的抗拒才是自已保护。这种独立,不是与男性的对立,而是对自身人格的尊重。我们不做攀附的凌霄花,要做永远向阳而生的向日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