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我的家乡民勤的村庄里,时光宛如一条悠悠流淌的河,而曾经的那些纺线车、织布机与老布,便是这河里沉淀着的璀璨珍珠,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民勤人的记忆与生活,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那古老的纺线车,恰似一位沉默而慈祥的老者似的,静静地伫立在农家的角落,周身散发着岁月的韵味。它传承久远,见证了无数个家庭妇女的辛勤劳作,成为村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进小院里,给斑斑驳驳的墙壁染上一层金黄,在春夏秋冬的劳动之余,妇女们便迈着轻盈而坚定的步伐,来到纺线车旁,开启了一天的忙碌。她们的眼神中透着专注与坚韧,双手如同灵动的精灵,熟练地转动着自己纺车的摇把。棉花在指尖轻柔地舞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渐渐变成了细长的线。那有节奏的“嗡嗡”声,宛如村庄里独特的乐章,在每一个角落里回荡,与麻雀等鸟儿的欢歌、微风的低语声交织在了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好的乡村画卷。</p><p class="ql-block">纺线的工序,实则并不简单,每一步都饱含着妇女们的心血。从采摘棉花开始,她们便如同对待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将洁白的棉花从棉桃中摘下,仿佛在收集生活的希望。经过轧花去除棉籽,弹花让棉花变得松软,再到滚捻子将棉花搓成小卷,最后才到纺线这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妇女们的双手布满了老茧,却依然灵活而有力。那些细腻的棉线,就像是她们的情感丝线,将对家人的爱和无尽的温柔,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许都融入其中。她们一边纺着线,一边轻声哼唱着古老的歌谣,那歌声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而农家的织布机,则像是一个神奇的舞台,在它上面,棉线幻化成了美丽的老布。织布机高大而稳重,它的每一个部件都会有着独特的作用,仿佛是一位忠诚的伙伴,陪伴着妇女们度过了无数个日夜。</p><p class="ql-block">当纺好的线经过了拐线和绕穗子等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工序后,就可以上机织布了。妇女们端坐在织布机前,身姿挺拔而优雅,双脚有节奏地踩动踏板,双手熟练地穿梭着梭子。她们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是整个世界都只剩下眼前的织布机和手中的梭子。那“哐当哐当”的声音,像是一场激昂的交响乐,宣告着新布即将诞生。每一次踏板的起落,每一次梭子的穿梭呢,都凝聚着她们的心血和汗水。</p><p class="ql-block">织布的工艺流程更为复杂,从拉经、整经到投蓖子、挂陆角,再到麻丝挝线、提绞等大小几十道工序,每一步都程序明确,技艺性和工艺性极高。妇女们在织布的过程中,都必须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们的双手如同飞舞的蝴蝶,在织布机上上下翻飞,那穿梭的梭子,仿佛是时光的使者,织就了一道道岁月的纹理。织出来的每一寸布,都凝聚着她们的智慧和汗水,每一道纹理,都仿佛是诉说着她们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家乡民勤的老布,质地厚实,纹理清晰,散发着的是一种质朴而温暖的美。它不仅是家庭日常的衣物来源,更是民勤人与外界交流的一个呢纽带。除了自穿自用外,大量的家乡老布被贩运到了内蒙、新疆等地,换取钱粮。在那个生活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里,这些老布解决了一代代民勤人的衣食问题。它们承载着民勤人的希望和梦想,跨越了千山万水,为家庭带来了生活的保障。</p><p class="ql-block">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种社会进步,纺线车和织布机早已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村庄里那曾经热闹的纺线、织布的场景,也只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但那些老布,依然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它们像是一本本厚重的史书,记录着民勤人的勤劳、坚韧和智慧。每当抚摸着那些老布,仿佛能感受到曾经村庄里的烟火气息,能听到纺线车和织布机的声音,那是民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故乡深深的眷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0日于民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