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午餐铃刚落,食堂的餐盘碰撞声还没散尽,诗韵攥着半块没吃完的奶糖往教室走——她习惯提前回座位写作业。走廊拐角忽然被人轻轻拍了下肩,是语文老师刘老师,手机屏幕亮着妈妈的消息:“麻烦叫诗韵到正门来拿点东西。”</p><p class="ql-block">“现在吗?午餐还没结束。”刘老师抬腕看表,食堂收餐铃还要十分钟才响。</p><p class="ql-block">诗韵把奶糖囫囵塞进嘴里,含混点头:“我跑快点就行。”她像只轻捷的麻雀窜出走廊,风把校服裙摆吹得鼓鼓的——可她一时记混,把“正门”听成了“小学部的门”,白球鞋“哒哒”地往小学部方向冲去。</p><p class="ql-block">刚跑到小学部门卫室旁,诗韵左右张望没见妈妈的身影,正疑惑时,刘老师已给妈妈发了消息:“诗韵跑反了,往小学部去了。”妈妈很快回复:“没事,我过去找她。”</p><p class="ql-block">诗韵等了半分钟没见人,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转身又往正门跑。刚冲过玉兰大道的玉兰树下,就被匆匆赶来的刘老师拦住:“别跑了!你妈妈从正门往小学部来了,就在你刚才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刘老师额角沾着细汗:“你这孩子,把‘正门’听成‘小学部的门’了?赶紧回去,你妈妈正往那边走。”</p><p class="ql-block">诗韵的脸瞬间红透,白球鞋在柏油路上顿了顿,又掉头往小学部跑——这次终于看见妈妈的碎花裙在门卫室旁晃动,手里提着一个布袋子。</p><p class="ql-block">妈妈后来和刘老师聊起:“这孩子做事总有点马虎。”其实诗韵心里清楚:上周她忘带《唐诗三百首》,是刘老师把自己的备课书推给她;上次语文课分享作文,她声音很轻,是刘老师笑着鼓励:“你的文字很有灵气,大声点让大家都感受这份细腻。”所以刚才听见“拿东西”,她才急着往外跑——哪怕跑反了,也不想让妈妈多等。</p><p class="ql-block">“你看她,刚从小学部跑回正门,又被我拦回小学部,跟个小陀螺似的打转。”刘老师的语音带着笑意,妈妈隔着屏幕发了两个大笑的表情:“没事,我已经看见她了。”</p><p class="ql-block">诗韵不知道这场“打转”会被写进文章。她只记得妈妈塞给她的布袋子里,是她爱吃的手工饼干,还带着温热的香气。她揣着饼干跑回教室,把最完整的两块偷偷放进刘老师的语文课本里,旁边压了张纸条:“刘老师,饼干很香,谢谢您。”</p><p class="ql-block">诗韵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不是因为胆小,只是喜欢安静地观察。刚升初一的时候,她在语文课上很少发言,不是不会,只是习惯把想法藏在心里。开学第一次默写古诗,她全对了,却只是默默把本子收进书包,没像其他同学那样主动炫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注意到了这个安静的女孩。他不喜欢画画,唯独痴迷毛笔书法,常在校内书法比赛中获奖,奖励学生也从不用小画,而是亲手写的书法卡。他发现诗韵的周记写得格外细腻,字里行间藏着对文字的热爱,便在她的本子上用毛笔批注:“你的文字如玉兰花瓣,清润且有力量。”后来诗韵发现,这位语文老师的课本里总夹着学生的便签,教案本上没有多余的涂鸦,只在页边空白处写着好看的毛笔小楷,连鼓励人都带着墨香——上次诗韵的作文被评为“班级佳作”,刘老师特意把她叫到走廊,递来一张写着“文以载道”的书法卡:“你的才华不该藏在最后一排,试着让大家看见,会有不一样的收获。”</p><p class="ql-block">慢慢的,诗韵开始在语文课上举手读课文,敢把自己写的短诗念给同桌听,甚至主动参与语文相关的班级活动。妈妈说“这孩子变化挺大,以前总爱闷着”,刘老师回复:“因为她知道,哪怕习惯安静,也会有人在玉兰大道看见她的光芒。”</p><p class="ql-block">更让诗韵意外的是,刘老师常帮她精修作文,短短两个月,已经帮她打磨了5篇作品,其中两篇还发表在“星辰诗语”公众号上。第一篇《成长的脚步》里,她写:“语文老师的教案本上,毛笔字如玉兰花瓣般舒展,他说‘文字是有温度的’,这句话像一粒种子,落在我心里,跟着我的脚步慢慢生长。”第二篇《安静的力量》中,她写道:“坐在最后一排,我看见阳光穿过玉兰叶的缝隙,听见笔尖划过纸页的声响,原来安静不是沉默,是沉淀自己的时光,让成长更有力量。”每次修改完,刘老师都会在文末用毛笔写一句鼓励的话,比如“笔耕不辍,终有收获”。</p><p class="ql-block">十月的月考,诗韵的作文扣了8分——对于刚进初一的学生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高分。题目是“我的引路人”,她写了玉兰大道的玉兰树,写了跑反门时白球鞋擦过的印子,写了“刘老师说,认真的人,哪怕安静,也能发出自己的光芒”。交卷前她又添了一句:“风从玉兰大道吹过,我听见文字在悄悄生长。”</p><p class="ql-block">刘老师把这篇作文念给全班听时,诗韵把头埋在臂弯里偷偷笑。下课铃响,她看见刘老师的手机亮着和妈妈的聊天框:“诗韵作文扣了8分,初一能写成这样,很出色,我会把今天的事写成文章,激励她更努力。”</p><p class="ql-block">那天午休,诗韵趴在课桌上,闻着窗外的玉兰花香,忽然想起刚上初一的自己——那个习惯沉默的女孩,大概不会想到,有一天她“跑反门”的马虎事,会变成老师笔下的温暖素材,更不会想到自己的文字能发表在公众号上,还能写出高分作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妈妈把聊天记录给她看,她指着“心中有梦,脚下有路”那句话,用彩笔在旁边画了颗星星。刘老师看见后,用毛笔把这句话写在了教室的语文角黑板上,字体遒劲有力。</p><p class="ql-block">期末家长会,刘老师读了那篇写“陀螺式冲刺”的文章。诗韵坐在教室后排,看见妈妈偷偷擦眼泪,刘老师忽然朝她眨眨眼:“知道吗?那天你在玉兰大道跑圈时,风都在为你喝彩,是温柔的喝彩。”</p><p class="ql-block"> 散会后,诗韵牵着妈妈的手走在玉兰大道上。玉兰树的花瓣落了满地,她忽然停下脚步,踮脚摘了片新叶:“妈妈,你看,这刚长出来的叶子,哪怕安静生长,也能长成繁茂的枝丫。”</p><p class="ql-block">晚风裹着玉兰花香吹过来,白球鞋踩在花瓣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诗韵知道,有些东西正在她心里慢慢生长——像玉兰树的根,哪怕默默努力,也会悄悄扎进泥土,终有一天,绽放出洁白的花。</p><p class="ql-block">午餐结束前的最后一节语文课(学校把语文课排在午餐后),刘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走进教室,刚放下就朝诗韵招手:“诗韵,来帮我发一下?”</p><p class="ql-block">诗韵抱着半摞作文本走下台,忽然看见最上面那本的扉页,用红毛笔写了行小字:“跑反方向的‘小陀螺’,也能撞进温柔里。”——是刘老师的笔迹。</p><p class="ql-block">发完本子,刘老师忽然说:“今天我们不讲课文,来讲‘安静中的力量’。”他把那篇写“玉兰大道冲刺”的文章投影在黑板上,念到“白球鞋擦过的印子”时,故意顿了顿:“你们知道吗?她坐在最后一排,却把文字写得如玉兰花开;她跑反了门,却因怕妈妈等急而拼命冲刺——这就是力量,是哪怕安静,也藏不住的温柔与认真。”</p><p class="ql-block">教室里忽然有人起哄:“诗韵,你那天跑了多少个来回啊?”</p><p class="ql-block">诗韵挠了挠头:“没算过……大概从食堂到小学部,再到正门,又回小学部,能绕操场一圈吧?”</p><p class="ql-block">刘老师笑着补充:“但她跑的时候,眼睛亮得像藏了颗星星。”</p><p class="ql-block">那天放学后,诗韵磨磨蹭蹭收拾书包,等教室只剩她和刘老师时,才从书包里掏出一个信封:“刘老师,这是我写的新短诗,关于玉兰大道的‘陀螺’。”</p><p class="ql-block">信封里是几页稿纸,字迹工整。刘老师翻到最后一页,看见诗韵写:“陀螺转错了方向,也能撞进阳光里。”</p><p class="ql-block">“开学后,我把它贴在语文角的‘成长栏’上吧?”刘老师把信封放进帆布包,又从抽屉里取出一张书法卡,用毛笔写了“笔落生花”四个字,递给诗韵:“继续加油,你的文字值得被更多人看见。”</p><p class="ql-block">诗韵攥着书法卡点头,指尖触到卡片上温润的墨迹,心里暖暖的。她忽然想起刚上初一的自己——那个习惯安静的女孩,如今已经能笑着把“跑反门的陀螺”写进诗里,还能收获老师的认可,让文字在公众号上绽放光芒。</p><p class="ql-block">玉兰大道的风又吹过来时,诗韵听见刘老师说:“你看,‘小陀螺’的花,已经开得很旺了。</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