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梅共度严冬(第107天)

欣赏人

<p class="ql-block">  和儿女反复商量后,我们最终决定尊重晓梅的选择——立即出院。昨晚八点,我无奈地给刘大夫发了微信:“刘大夫好!我和女儿、儿子想尽了办法,也说服不了你姨。她不知怎么了,坚决要出院。实在没办法,您看明天能办出院的话,就办吧。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尽心救治和关爱!衷心感谢!”几分钟后,刘大夫回复:“可以的,叔,那就明天出院。”</p><p class="ql-block"> 我心里终究有些遗憾。但我不怪晓梅固执,她实在是受不了化疗的折磨。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强行治疗,对她或许是一种残忍。只是,已经买好的几千元化疗药和减轻副作用的中药,不知该如何处理,实在可惜。</p><p class="ql-block"> 昨晚我陪护,晓梅睡得还算踏实,夜里吃了八九个小圣女果。早上起来,看见她自己又洗了几个在吃。问她早饭想吃什么,她摇摇头。我故意问:“那吃点豆腐脑?”这回她没有拒绝,轻声说:“你去买吧。”</p><p class="ql-block"> 医院东边人行道上卖豆腐脑的是个熟人。我曾帮他亲戚打过官司,他一直很热情,每次我去买小吃都推搡着不肯收钱,但我总坚持扫码付账。后来小侠发现,她买的豆腐脑分量比我买回来的少将近一半。我这才明白,怪不得我买回来的晓梅总是吃一半剩一半。今天早上依旧如此,但她没舍得让我倒掉,说等挂完吊针热一热再吃。我心里嘀咕:一碗豆腐脑不过四块钱,想吃我再去买就是了。可她不肯。</p><p class="ql-block"> 这让我想起刚结婚那几年,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农家过日子,男人是耙耙子,女人是匣匣子。”说得文雅些,就是男人要能“开源”,女人要会“节流”,日子才能慢慢好起来。那时候,她总是自己吃粗粮、喝稀的,把细粮和干的留给我和孩子们;她穿旧衣破衫,省下钱来给我们置办新衣。即便后来日子宽裕些,她依然如故,珍惜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分钱——在她心里,每一粒米都是汗水换来的,每一文钱都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早点拔掉穷根,我在家开了个小商店,买了台饸饹机,还养了六头猪。那时我在寺沟乡政府当社务干部,是最忙的“十大员”。两个孩子还在上小学,家里大小事全靠晓梅张罗,我只能下班后和节假日搭把手。别人家的女人光操持家务就叫苦不迭,可晓梅除了家务农活,还承担了更多劳碌。</p><p class="ql-block"> 有时邻居干农活累了不想做饭,就来请晓梅压好饸饹,煮熟晾凉,端回家一拌就能吃。每到这时,晓梅就在大灶前挽起袖子,挥汗如雨。她要提前烧开两大锅水,闷好灶火,擦净饸饹机,备好几大盆凉水,才能在乡邻突然上门时迅速做好。午饭后,她还要一个人把几大盆滤过饸饹的水兑上玉米饲料,搅匀倒进猪食缸,再分次舀进猪槽。之后又抽空一担一担把猪圈里的粪尿挑到几百米外的粪堆。这些活本来是我的,我不在时,却全落在她肩上。</p><p class="ql-block"> 邻居的老大爷们常羡慕地夸她是“劳动模范”。但也有同龄的公家人,摇着扇子乘凉,见晓梅挑着粪桶经过就掩鼻蹙眉,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你们家人吃得多,屙得也多!”这话让晓梅伤心不已。当我得知说这话的是我同学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暗自发誓:一定要让晓梅过上真正有尊严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有尊严的生活早就过上了,可谁料她前年夏初却检查出这个病。她难以忍受,一家人也跟着陷入低谷。但值得庆幸的是,今早刘大夫查房时,一番情真意切,有理有据的劝说,晓梅又改变了主意,不再坚持出院,同意把这次化疗做完再说。我把这个小喜讯马上转告给儿女们,有了期盼,或许可以等到一线生机。</p><p class="ql-block"> 2025.11.11 周二 乙巳年九月廿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