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挖掘机制造厂史话(1904——1994)(298)

斯阳

<p class="ql-block">  12立方米大型挖掘机的设计师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了加速十二立方米挖掘机的研制工作,当时该厂的设计科调集了精兵强将参与其中,他们分别是钟景安、孙祖良、徐广德、梁鸿莱、胡祖玉、董秀岩、金钟礼、杜焕春,毛瑞山等人。当时设计科的科长是邢恩成,副科长是牛宝春,钟景安为12立方米挖掘机的主管设计师。</p><p class="ql-block"> 钟景安是1962年从大连工学院机械专业毕业的本科毕业生,他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了抚顺挖掘机厂设计科做了一名技术员。进厂后,他热爱本职工作,钟情于挖掘机事业,刻苦钻研挖掘机设计工作,也许因为那时他还很年轻,他多么希望自己能亲手设计1台大型挖掘机啊!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挖掘机设计经验,并成为科室里的骨干力量。1975年厂里决定研制12立方米挖掘机后,厂部和设计科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把主管设计师的任务交给了他。他接受任务后,没有辜负领导的厚望,和其他参与设计的10余位设计师们分工合作,期间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曲折,经过近一年时间艰苦工作,顺利完成了设计任务,画出设计图纸2000余张。他后来的职称为高级工程师,职务为厂副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 孙祖良是1964年从大连工学院机械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抚顺挖掘机厂设计科做了一名技术员。他进厂后全身心的投入到挖掘机的设计工作中去。他虚心好学,钻研业务,经过近10年的历练,积累了丰富的挖掘机设计经验,并成为设计科里的骨干力量。1975年厂里研制12立方米大型挖掘机时,他负责主平台的设计任务。为了加大铲斗的容量,领导决定把推压电动机功率提高35%,这样就给他出了主平台重新计算的要求。有大量的图纸要返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他根据平时对平台设计计算的经验,具体分析了主平台的矛盾特殊性。经过计算分析,只用较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及时的完成了设计任务。</p><p class="ql-block"> 12立方米挖掘机试制出来后,按图纸规定,要在主平台尾部装80吨的配重。工人们要把1560块1百斤重的铁块子,一块一块的装到转身都困难的小洞里去。看到这个艰苦工作的场面,孙祖良想起了平时所学到的挖掘机稳定性原理,感到这80吨配重是按照挖掘机在掌子面作业时选配的,现在这台样机送北京去展览,不需要实际挖掘,就不必要装满80吨配重,将来这台挖掘机实际作业时再加满配重也不迟。于是,他按空斗计算了一下稳定性,只需要12吨即可。结果可以省下60吨的运输成本,又减轻了工厂师傅们不必要的沉重劳动。孙祖良后为高级工程师,厂副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为钟景安、孙祖良和我国首台12立方米挖掘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