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即将三岁的孙子豆豆幼儿园居然要放秋假了。在我印象中,农村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才放秋假,那是为了配合农村父母收秋,确实有必要。不知为什么,成都市也开始放秋假啦!</p> <p class="ql-block"> 根据安排,成都春假、秋假各3天。原则上春假安排在每年清明假期后,与清明假期形成连休;秋假安排在11月第二周的后三天(周三至周五),与周末形成连休。</p> <p class="ql-block">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省实施中小学春秋假制度。成都市教育局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结合前期调研和征求意见,就落实春秋假作出具体安排。</p> <p class="ql-block"> 据我自己分析,放秋假可能是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更在于广阔的自然与真实的生活。“希望孩子们能在春暖花开、秋色宜人时,有充足的时间去触摸自然、感知季节。这不仅是假期,更是不可或缺的成长课。”</p> <p class="ql-block"> “实施春秋假是让假期发挥教育价值,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的有益尝试,值得积极探索。”全社会应该大力支持,共同营造良好育人生态,让孩子感受阳光雨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让社会增添积极活力。</p> <p class="ql-block"> 2025.11.11日,也就是放秋假的前一天,豆豆所在幼儿园带着小明友走进久负盛名的浣花溪公园,开启了豆豆人生第一次集体秋游活动。</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石板路上,微风拂过,银杏叶轻轻打着旋儿落在孩子们的帽檐上。这是我第一次看着他背着小书包、穿着统一的绿色背心走出家门,像一株刚抽芽的小树苗,怯生生又坚定地迈进了属于他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他们在一座古意盎然的雕像前站定,身后是飞檐翘角的亭台,竹影婆娑,仿佛从唐诗里走出来的景致。孩子们排成两列,小脸绷得认真,却又藏不住眼里的光。</p> <p class="ql-block"> 豆豆蹲站在前排,帽子有点大,歪歪地扣在头上,他努力挺起胸膛,像只刚学会站立的小企鹅。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不只是一个秋游的合影,而是一粒种子落进了时光的土壤——他们正站在文化的门槛上,懵懂却庄重地与这座城市对话。</p> <p class="ql-block"> 他们坐在彩色小椅子上,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映得帽檐泛着淡淡的金边。有孩子比出“V”字手势,笑声像铃铛一样清脆地撞在墙上又弹回来。豆豆没比手势,只是咧着嘴笑,那笑容干净得能照见整个秋天。</p> <p class="ql-block"> 阳光正好,豆豆和班上的小朋友一起走进了成都的浣花溪公园。孩子们穿着统一的绿色背心,像一群刚出巢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扑向秋天的怀抱。园中竹影婆娑,石径蜿蜒,一块刻着字的大石头静静立在林间,仿佛在等他们来读。几个孩子围上前去,有的指着石上的字念出声,有的比着“V”字笑得灿烂。那一刻,他们不是在拍照,而是在把秋天的第一声问候,悄悄藏进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豆豆蹲在林间小道旁,手里捏着几片刚捡起的落叶。叶子还带着清晨的露气,边缘微微卷起,颜色从深褐到暗红,像是秋天悄悄调好的颜料盘。他低头看着,小嘴微微抿着,仿佛在和这片叶子对话。不远处,老师轻声提醒大家小心脚下,别踩碎了秋天的信笺。看着他专注的样子,忽然觉得,这不就是自然课最生动的模样吗?不用课本,不用投影,一片叶子,一缕风,就足以让孩子安静下来,听见季节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 草地上,豆豆正低头忙碌。一个手里攥着半片红枫,像是举着一面小旗;另一个则把几片黄叶叠在一起,认真地排成一排,像在拼一幅看不见的地图。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来,落在他们的背心上,绿得发亮。这哪里是普通的秋游?分明是一场与自然的悄悄约会,一场属于童年的静默仪式。</p> <p class="ql-block"> 回到教室后,孩子们把捡来的叶子平铺在白纸上,像在完成一件件小小的作品。那些叶子干枯却完整,脉络清晰,边缘卷曲得恰到好处,仿佛在诉说它们从枝头飘落的旅程。有的红得像晚霞,有的褐得像泥土,静静地躺在纸上,被孩子们用胶带小心固定。我看着那片片落叶,忽然明白:它们不再是树的附属,而是成了孩子眼中的宝藏,是秋天寄给童年的明信片。而这份标本,不只是作业,更是一段被亲手收藏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些瞬间不会被长久记住,但它们早已悄悄织进他生命的底色里——关于集体、关于快乐、关于某个温暖的秋日,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被这座城温柔地拥抱着长大。</p> <p class="ql-block"> 看到将近三岁的孙子豆豆在成都市过第一个秋假,集体走入成都著名的浣花溪公园,是我想起了自己童年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秋假。</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秋假,是一年里最让人盼着的日子。没有补习班,没有手机,只有一包妈妈炒的南瓜子、一个铝饭盒装的冷饭团,和满心满眼的自由。我们围坐在草地上,分享零食,讲鬼故事,看云朵变成马、变成船、变成谁也说不清的东西。老师坐在一旁,抽着烟,眯着眼,像一尊温和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童年的秋假,从来不是因为去了哪里,而是因为那一刻,世界很小,心却很大。风吹过树林的声音,脚踩落叶的脆响,还有那种莫名的、对明天充满期待的感觉,都藏在记忆最柔软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如今,豆豆的秋假是彩色的。老师举着小旗,带队走过木桥;孩子们穿着统一的园服,胸前别着姓名贴,背包里装着消毒湿巾和保温水壶。时代变了,连秋游都变得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 有些记忆,是会发芽的。它藏在一片叶子、一阵风、一声笑里,等某一天,被另一个孩子的脚步轻轻唤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