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下连体验生活二三事

天涯

<p class="ql-block">每当抚摸腿面上的这块伤疤,我在铁道兵八师宣传队第一次下连队体验生活的岁月往事就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那是在1970年4月初,部队自成昆线陆续转场襄渝线,我们八师宣传队在完成襄渝线首秀演出后在宣汉中学驻地作了人员调整(有老兵退伍的,有回原单位的),部分留队人员分两个组到大巴山体验生活,一组到36团6连另一组到39团9连。我随老兵黄礼雪一组到36团6连,同组还有和我一样同为69年入伍的张玉楼、赵德贵、杨明全三人。</p> <p class="ql-block">四月上旬的大巴山,依然凉意十足。我们乘车来到陕西省镇巴县渔渡坝带行李下了车,当时是6连的通讯员接的我们,我们背着行李跟着他沿着崎岖山路走了约个把小时,途中不时的向通讯员打听连队的情况,通讯员告诉我们,六连是团里的先进标兵连队,现驻在前方的一个山梁上,几座大小不等、长短不齐、排序不整的房屋是以前不知是哪个单位的遗弃旧房,连队驻此任务就是修进场公路。在到了连队经连长把我们安排到班排后,下连体验生活就此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在师宣传队第一次下连队体验生活,在连队近三个月时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一个多月时间)即随连队在渔渡坝向淇水方向修公路,每天上工地为班长掌钢钎,班长掌钢钎我就抡大锤,不要说,通过那一阶段锻炼,八磅锤一气抡个百十锤已不在话下,我膀子的肌肉也结实了许多。不过有一天,我在掌钢钎的时候,班长一锤抡下来,不知道是用力过猛还是锤把已经松动未被发现的缘故,就在大锤砸到钢钎的瞬间,锤把和锤头突然分了家,锤头略在弹起后径直向掌钢钎的膀子砸来,由于是坐姿掌钎,手臂是躲开了了,但锤头还是重重的落到了我的小腿面上。拉起裤腿一看,小腿面被劫开一道口子,皮向下耷拉着,腿面骨已露了出来。可能是由于当时伤口处理不及时以致感染,肿胀严重,从而影响了我好几天都不能正常上工地,在腿面上也留下了永久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连队的生活很苦,吃军供压缩菜已成为连队伙食的常态,这可能与季节有关,跟进场施工人员多有关,不是炊事班不愿做,而是菜类肉类供不应求造成的。后来军供压缩菜也供不上了,伙食变为盐水汤泡饭,喝上一碗带青叶子的菜汤都被战士们调侃为改善了伙食。巧的是同体验生活的宣传队战友赵德贵从老家贵州凯里给他寄来几斤辣椒面,抓一把辣椒面干拌饭就挺下饭,原本不吃辣的我是没少蹭吃他的辣椒面,由此我也变成了能吃爱吃辣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约一个多月时间)就是搬到大巴山隧道进口端即向阳村驻地之后,因公路不通,连队先租住村民家的房子,然后再翻山越岭到公路交通畅通的最近点即大巴山隧道出口端即四川万源县境内叫荆竹坝的地方去扛帐篷回来安营扎寨,施工用的发电机、空气压缩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也是拆成散件靠背扛抬运到现场后再行组装,小型装备器具自不必说,连生活给养都是如此。当时我所在班的任务就是每天带上背包带、雨衣等翻山越岭到荆竹坝去背吃的用的,主要是大米面粉,为了保障连队不断粮,必须风雨无阻去背粮。由于蔬菜依然供不应求,有一天司务处买了一种当地村民吃了没事的叫做漆树的树叶当菜炒着吃,结果连队不少战士吃了过敏,脸都肿了,浑身奇痒难忍,体验生活的黄礼雪老兵也中度过了敏,幸好那天我们去背粮不在连队,没赶上这档子事。</p> <p class="ql-block">在去荆竹坝背粮吃午饭的档口我曾到承担大巴山隧道出口端平导施工的39团9连去看望在这个连队体验生活的另一组宣传队战友,听说他们实行三班倒,每班跟班进洞作业,下班回来都是蓬头垢面,他们很辛苦,和我们这个组的辛苦不是一个劲。</p> <p class="ql-block">记得一次在山上遇到了周茂成付师长一行,他们是要到36团检查指导工作,也是因为公路不通而只能徒步翻越大巴山,正在途中小歇时遇见了我们,因同行战友只有我认识周付师长,于是我便向前敬礼报告,周付师长得知我是师宣传队下连体验生活在跟班去背粮时,他告诉我体验生活需要跟班作业劳动,从中体验连队战士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挑重担、敢于牺牲的一言一行,从而将他们的闪光点用于文艺节目的创作表演中,才能受到战士们的欢迎。首长的一席话教给了我们下连体验生活的方法,也为我们师宣传队后来创排《机器上山》《送货路上》《抬石号子》等深受连队战士们欢迎的节目提供了经验可巡。当然这是后话了。</p> <p class="ql-block">同去体验生活的张玉楼、杨明全在连队后山上留下难得的合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约半个来月)就是指派我到另外两个连队教唱《大刀进行曲》等十二首革命历史歌曲。是谁指派的,我已记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通过近三个月的施工一线连队生活,让我体验和感受到了铁道兵为了祖国的国防和铁路建设事业前无困难、前无险阻的英雄气魄和以苦为荣、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已嵌入到我的骨髓里,自己暗暗发誓,一定不辱铁道兵人的使命,努力认真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段55年前的往事早就沉淀在记忆的底处,但只要抚摸着腿面上的伤疤,还能婉约走进过去的点滴,我为自己曾是一名光荣的铁道兵而感到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