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之旅~爱莎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波兰四国游

开心果

<p class="ql-block">21日,离开拉脱维亚首都里加,驱车前往包斯卡,抵达后参观伦达尔宫,它是拉脱维亚最典型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座被被誉为"波罗的海的凡尔赛宫”,始建于1736年,现存138个房间和10公顷法式花园。最初作为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的君主夏宫使用。法国洛可可风格花园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最华丽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最典型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建筑~伦达尔宫。10点整伦达尔宫广场上空响起悦耳动听的音乐和教堂钟声。</p> <p class="ql-block">宫殿在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雷利的指导下,建造于1736-1740年间。拉斯特雷利也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现在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设计师。</p> <p class="ql-block">伦达尔宫是库尔兰和瑟米利亚公国的君主的夏宫。这座宫殿的内部和外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图为郡主后裔穿着当时服装设计师的衣服展示。</p> <p class="ql-block">伦达尔宫以其宏伟的建筑、精美的装饰和优雅的花园,生动展现了18世纪欧洲贵族的艺术品味与生活方式,是探寻拉脱维亚乃至波罗的海地区历史文化的必访之地。</p> <p class="ql-block">白厅主要用于音乐会。整个大厅洁白素雅、灵透柔和,依次排列的哥特式大窗优雅玲珑,光线倾洒而入热情奔放,巨大的顶部没有繁琐裝饰,只有中间一只巨大对称的花束编织的纤巧图案,扑素而洒脱,墙壁与穹顶相接处洛可可式的装饰缀满空间,而连环画般的故事,在四季变幻中徐徐展开,稚气可爱的小天使们挥动着翅膀从天而降,整个白厅洋溢着欢快、温馨、轻松、活泼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金色大厅~宫殿中最璀璨的建筑,矗立其间如同置身金色童话。水晶灯剔透玲珑、光芒四射、熠熠生辉;贴金的雕饰人物生动逼真、维妙维肖;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枝蔓滕萝漫延盘旋、曲折生动。</p> <p class="ql-block">卧室屋顶华丽油画雕塑,透露出主人的喜好和奢华有内涵,二副世界油画挂在房间一处,房间干净又不失雍容华贵,卧室二边有陶瓷暖炉古代的空调。</p> <p class="ql-block">宫殿里装饰奢华,摆满了不计其数的油画、雕刻、家具、挂毯、瓷器、玻璃、银器和许多其他文物</p> <p class="ql-block">参观伦达尔宫后,途中当地导游建议进入立陶宛境内的希奥利艾有一座十字架山值得一看,顺路并增加景点大家当然乐意。据说这个景点闻名于世,战争时期这里大片士兵牺牲倒在此地,波兰和立陶宛家属自发在此地立碑纪念死去的将士。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个山头居住祖孙二人,小女孩生病不见好转,圣母玛利亚托梦给爷爷,说你在山头立一块石碑,就能解除女孩病情,爷爷就把一块石碑搬到山顶竖立起,果然小女孩恢复健康啦!</p> <p class="ql-block">这座小山一片密密麻麻、高高低低的十字架,插满了整座小山丘。大的有两三米高,小的就巴掌大小。木头的、金属的、挂着照片的、绑着念珠的……没有规划,没有设计,就那么野蛮生长着。</p> <p class="ql-block">教皇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 II)曾于1993年9月7日访问立陶宛十字架山,并在该地举行宗教仪式,并将十字架山正式命名为“爱的希望、和平与牺牲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克莱佩达1252年建市,曾是条顿骑士团的军事要塞,19世纪归属德意志帝国并更名为“梅梅尔”,二战后更名为“克莱佩达”。</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的克莱佩达,它是立陶宛共和国西部沿海城市(立陶宛第四大城市)。位于波罗的海库尔斯基湾北端,濒临涅曼河口,是立陶宛在波罗的海唯一的海港。</p> <p class="ql-block">在“波罗的海”唯一的一个海港—克莱佩达,立陶宛第四大城市,浏览河道两岸街道社区,晚餐后入住宾馆。</p> <p class="ql-block">图片是德国法西斯希特勒二战胜利期间,在立陶宛克莱佩达音乐厅的长廊一侧慷慨激昂演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9月22日星期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抵达</span>立陶宛第二大城市考纳斯,参观收藏丰富来自世界各地的魔鬼”博物馆,直面数百位大魔鬼的塑像,只因今天是星期一闭馆,只能外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考纳斯的“维陶塔斯大帝战争博物馆”。它是立陶宛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但更严谨的说法,它是一个纪念公园而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周边有立陶宛唯一一座无名战士墓,象征着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这是永恒之火,长眠不熄。</p> <p class="ql-block">考纳斯,作为立陶宛的第二大城市,却有着不输于首都维尔纽斯的历史底蕴。漫步在老城区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街道两旁,中世纪的建筑错落有致,诉说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考纳斯圣米迦勒大天使教堂始建于19世纪末期,是该地区最壮观的建筑之一。历史上曾经历多次损毁与重建该建筑。采用罗马式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对称布局与圆顶塔楼设计。</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以其庄严的外观和华丽的内饰吸引了无数游客,是考纳斯的文化象征。内部保留中世纪艺术珍品如木质天花板绘画、青铜门及基督柱雕刻。主祭坛的彩色玻璃和圆顶下描绘的大天使图像。</p> <p class="ql-block">考纳斯城堡是立陶宛最早的防御工事,也是该国唯一拥有双层墙保护的要塞,这座建于13世纪的城堡 ,见证了考纳斯城市的起源 。历经战火与洪水,如今经过修复,成为游客了解立陶宛历史与建筑的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考纳斯城堡,它在立陶宛历史上扮演了关键角色,特别是在抵御条顿骑士团入侵的战争中,这里是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1362年,条顿骑士团经过长达三周的围攻才将其攻破,这足以见证其当初的坚固与重要。</p> <p class="ql-block">中古世纪时期古城亦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了20年立陶宛的首都巴洛克式市政厅(1368年重建)属晚期巴洛克式建筑,并带有早期古典主义和哥特式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考纳斯市政厅始建于1542年,是立陶宛考纳斯市的核心历史建筑。该建筑高53米,以晚期巴洛克风格为主体,同时融合早期古典主义与哥特式建筑元素,1837年作为沙皇行宫使用,1970年重建后成为陶器博物馆与婚礼宫,市政厅与市政厅广场共同构成古代考纳斯的城市中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游览外景建筑俗称“白天鹅”,市政厅从侧面看很象一只白天鹅,后期为民政厅,现在为新人婚礼殿堂。</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唯一哥特式圣彼得堡教堂(1408年建)</p> <p class="ql-block">在市政厅广场的东北角矗立着考纳斯主教堂,它是该市最古老的教堂,是考纳斯标志性建筑之一。教堂融合了15世纪巴洛克风格,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它始建于1624年,1655年因战争破坏后重建。</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庄严与华丽,作为哥特式建筑,它拥有典型的高耸空间、彩色玻璃窗和复杂的拱顶。内部装饰则融合了后来的巴洛克风格,尤其是那个精美绝伦的主祭坛,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浓厚的宗教虔诚氛围。</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南侧外墙有一尊半身浮雕塑,他便是迈罗尼斯(Maironis),他是立陶宛著名的牧师、画家和民族诗人,被视为立陶宛文化象征之一。将一位伟大的民族诗人安葬在主教座堂,这本身就体现了他在立陶宛文化和民族精神中的崇高地位。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家,更被视为一位精神领袖。</p> <p class="ql-block">在考纳斯主座教堂不远处就是佩尔库纳斯之家,它是幢哥特式建筑,由汉萨商人于1440年建造,最初作为办公建筑使用,1643年改为礼拜堂,1996年被列入立陶宛文化遗产名录。该建筑现为耶稣会士所有,是考纳斯老城区的重要历史地标。</p> <p class="ql-block">特拉凯是立陶宛维尔纽斯以西约30公里的湖滨城镇,地处加尔瓦湖心岛,周边分布32座湖泊及森林地貌,为当地夏季热门度假地。</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万物在晨雾中苏醒,我们又要整装出发,告别立陶宛考纳斯,赶往立陶宛特拉凯。特拉凯城堡小镇街景,街面整洁干净,‌漫步小镇街头,捕捉石板路上岁月沉淀的悠然氛围。‌‌小镇的韵味,藏在每块石板下,时光静好‌ ,石板路与建筑的历史厚重感。‌‌‌在小镇烟火中,寻觅岁月的精彩‌ 融合市井生活与时光沉淀的温情。</p> <p class="ql-block">特拉凯在公元前4000年人类即已在此定居,来特拉凯不仅因其历史悠久的城堡而闻名,还因其保留了独特的卡拉伊姆社区而备受瞩目。</p> <p class="ql-block">当今的特拉凯,古老建筑与现代旅游融合发展,不仅仅有历史的回味,更有现代生活的气息。现代建筑与古老传统交织,为游客呈现出一幅动人的生活画卷。</p> <p class="ql-block">特拉凯城堡建于 14 世纪末年,中古时代,它曾是立陶宛的首都皇宫。现在的城堡由两段木桥连接半岛,四面被红砖建成之高墙及塔楼包围。</p> <p class="ql-block">特拉凯真正引起人们注意是在13,14世纪之时,欧洲最后一个非基督教政权——立陶宛大公国,这个多神教国家在公爵盖迪米纳斯在1316-1341年的执政时期,在此盖了这座防御城堡,用以反抗条顿骑士团逼迫他们改变信仰的行为。</p> <p class="ql-block">特拉凯古城堡内庭院与主体建筑由护城河分隔,再以小桥(以前是吊桥)相连,主体建筑包括一个30 米高的瞭望塔,以及两座三层高的楼房,皇室成员就以此处作为居所。</p> <p class="ql-block">城堡由砖红色的石砌成,远观非常美丽,城堡面积不大,但城墙十分坚厚,城堡四周有瞭望台,墙内有护城河,由小桥通往内城,现在整个城堡已成为特拉凯历史博物馆,这里也有些纪念品商店,出售纪念品和邮票等。</p> <p class="ql-block">城堡的一部分现为历史博物馆,设有哥特式大厅、木质回廊及纪念品商店,定期举办音乐会和国际会议。</p> <p class="ql-block">西吉斯蒙德·奥古斯都统治期间,城堡以文艺复兴风格重新装修,并曾短暂作为皇家夏宫。<span style="font-size:18px;">1430年,维陶塔斯大公在城堡内去世。他的统治结束也标志着城堡建设的巅峰。</span></p> <p class="ql-block">城堡依托32座天然湖泊和森林地貌,形成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这座城堡由盖迪米纳斯始建,凯斯图蒂斯扩建,维陶塔斯大帝进一步完善,祖孙三代的努力,使之成为立陶宛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中晚餐的二餐在考纳斯西莱尼乌塞餐厅SILAINIUOSE (Balty pr. 81)餐厅享用当地美食。这个公司前身是做香料,后来改开餐厅连锁店。</p> <p class="ql-block">待续未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