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加坡日记第一部八:漫步乌节路 邂逅狮城的摩登与繁华

铁壶煮茶

元月8日星期三(晴天),到达新加坡的第四十五天 今天早上 7 点 15 分就醒了,慢悠悠地收拾好自己之后,就等着和儿子一起送 Nini 去学校。 8 点钟,我们准时出门了。Nini 背上她心爱的书包,手里还提着一份自己的午饭。学校的管理很人性化,本身提供午餐,若学生不爱吃,也可以自带。 当我牵着 Nini 的小手来到她的上课集合点时,她的几个好朋友已经到了。Nini 眼睛一亮,瞬间像只挣脱束缚的快乐小鸟,蹦蹦跳跳地飞到她们当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很快就玩得不亦乐乎。 回到家之后,我就察觉到 Nina 有了点小变化。凑近一看才知道,月嫂已经把她的双手松开,让小手能自在活动了,只有双脚还保持着被包裹的状态。 吃完早饭,我就和Jasmine出发去地铁站了。我们打算今天去乌节路转转。根据昨天做的攻略,我们可以在高文站(Kovan)乘坐东北线(North East Line)地铁,往港湾方向,到多美歌站(Dhoby Ghaut)下车,然后换乘南北线(North South Line),往裕廊东方向,到乌节路下车。 我们先到高文地铁站,本来想在这儿买两张地铁卡。上个月 我和Jasmine 来的时候,听说站内的小超市就能买,结果今天一问,超市已经不卖了,得去地铁站服务台办才行。 我们走到地铁站服务台,想着能直接用中文买两张地铁卡,没想到工作人员一上来就跟我说英文。我只好切换到不太流利的英文沟通,总算办好了两张卡 —— 费用为 10 元,其中 5 元是储值,另外 5 元是不可退还的卡费。我本来想当场多充点钱,却被告知服务台不支持充值,只能用自助机器操作。之后我找到自助充值机,给每张卡额外充了 10 新元,现在每张卡余额已经有 15 元了。要注意的是,自助充值不接受现金,只能刷卡支付。<br>另外我还发现,除了地铁卡,新加坡地铁也支持信用卡直接进站,但必须是支持无接触支付(NFC)的 Visa 或 Mastercard 信用卡(或借记卡)才行。 索美塞(Somerset)地铁站是乌节路上三个站点的中间站,位于乌节路繁华购物区内,我们便决定在这里下车,此时地铁卡余额还有 13.27 新币。<br>从索美塞地铁站 C 口出来后左转,走到第一个交叉路口,就是热闹的乌节路了。沿街的不少商厦里,都在循环播放着喜庆的中国新年音乐,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 乌节路(Orchard Road)是新加坡著名的旅游购物街,也是新加坡的中央购物区和时尚潮流的集结地。 乌节路以 Tanglin Road 为西北端起点,延伸到东南端的 Bras Basah Road,全长 2.2 公里,是由近 80 万平方米商场、餐厅组成的综合商业街区。道路宽度约为 40 米,其中 20 米为机动车道,两侧各 10 米为人与非机动车共有空间。 其历史可追溯到 19 世纪 30 年代,最初是种植肉豆蔻和辣椒的种植园。19 世纪末种植园没落,土地被分割为小型住宅地块。20 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这里开始成为商铺汇聚地。1958 年,诗家董百货公司成立,这是乌节路上的第一家百货公司,标志着其向购物街区转型的开始。1970 年代,文华酒店进驻,乌节路逐步发展成购物、餐饮、娱乐多元化的综合商业区。 乌节路有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文华购物廊位于乌节路的中心地段,网罗了诸多国际一线大牌和本地独立品牌。良木园酒店是新加坡著名的五星级酒店,其塔楼建筑具有 19 世纪末兴盛的 “安妮女王风格”,1989 年被列为国家古迹。此外,麦唐纳大厦、总统府与斯里淡马锡等也都是乌节路上的知名建筑。 我们沿着乌节路,朝着乌节站(Orchard MRT Station)的方向慢慢走。要知道,乌节站地处新加坡本岛乌节规划区与里峇峇利规划区的交界处,不仅是乌节路一带的主要地铁站,也是新加坡地铁网络里最繁忙的站点之一。我们没着急赶路,打算边走边逛,慢慢感受街景。<br> 义安城(Ngee Ann City)位于乌节路 391 号,是新加坡乌节路上一座巨型购物中心,由高岛屋百货与义安城百货联合构成,拥有 100 多家专卖店,涵盖了 Cartier、Dior、Armani 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还设有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纪伊国屋书店。此外,商场内还有 30 多家餐厅,提供西餐、中餐、泰国、印尼和韩国等不同风味的美食。 位于二楼的路易威登精品店,经过翻新后于 2024 年初开设了新加坡首家公寓式零售空间,为贵宾客户打造专属的沉浸式购物体验。店内有主厅、长廊及三间设计独特的宽敞沙龙,装饰精美,展示了路易威登的各类经典单品和珍稀藏品。 我们走到乌节地铁站附近的路口,通过地下通道穿过马路,抵达了乌节路对面 —— 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商厦 “董厦”出现在了眼前。 董厦(House of Tangs),现名诗家董(Tangs),是新加坡乌节路上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和知名百货公司。<br> 董厦由祖籍广东饶平的新加坡商人董俊竞创立。1932 年,董俊竞在里峇峇利路租下一间店面,创办了 “诗家董”,主营中国工艺品、古董和家具。1958 年,他在乌节路 310 号买下 7 间房屋,并花费 4 万新元建造了一座三层楼高的建筑,这便是最初的董厦。 董厦由建筑师洪庆龙设计,以北京紫禁城为蓝本,采用了碧瓦飞檐、朱红立柱等中式建筑元素,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宫殿,同时又融入了潮汕庙宇的韵味,成为乌节路上独特的风景线。 乌节路地铁站正上方是爱雍・乌节商厦,商场一楼至四楼云集国际顶级豪华品牌及精品,地下四层则汇聚尊贵知名品牌、年轻潮流及生活品味商户,其中包括十间双楼层的名牌旗舰店。餐饮方面,商场共有 27 间餐厅和咖啡厅遍布各个楼层,地下四楼的 ION Food Hall 是乌节路最大的美食广场之一,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精选佳肴。 商厦门前立着六座彩色人物雕像,成了喧嚣乌节路上最动人的驻足之处。雕像以明快的红、黄、绿、紫为主色调,造型各有妙趣:有人捧着展开的报纸,姿态悠然;有人提着购物袋缓步而行;有人拎着公文箱步履匆匆;还有人抬着头四处张望,鲜活又传神。 位于爱雍・乌节商场外面的 “肉豆蔻及荳蔻皮” 雕塑。它由艺术家 Kumari Nahappan 创作,整体造型像是半个打开的水果,中间有一个完整的果核,其设计灵感可能来源于肉豆蔻这种植物 Scotts Square 的行人长廊上有四座由世界知名艺术家创作的雕塑,这些艺术家包括伯纳尔・维内(Bernar Venet)、戴尔・奇胡利(Dale Chihuly)、亨利・摩尔(Henry Moore)和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等。 这里立着一座拉手风琴的雕塑,由七片不同姿态的人物造型串联而成。从低垂着头到昂首挺胸,一步步展现出拉手风琴者全情投入的演奏状态,生动又有感染力。 我们就这样在乌节路两边随意逛着,看看沿街的商铺,偶尔走进商店里转一转,不知不觉就到了一点钟。等走回到索美塞地铁站(Somerset MRT Station)B 号口附近时,正好看到旁边的 Gateway 商厦,便想着进去找家店解决午饭。<br> 商厦里的餐饮区都是开放式的,一家店挨着一家店,我们看了看,最后选了家主打面食的小店 —— 店面收拾得很干净,几张简约的桌椅摆在里面。我们点了两碗面,又加了一罐无糖可乐,结账时一共花了 38.96 新元。<br>面端上来时冒着热气,配料看得很清楚:几块卤得入味的卤肉铺在上面,撒了些切碎的葱花提香,碗底还藏着几片软嫩的紫菜。就是面条偏细,口感有点紧实偏硬,吃着像速食快餐面的质感,但整体调味还不错,咸淡刚好,配着可乐吃,简单垫饱肚子很合适。 下午 1 点 50 分,我们坐地铁回到了多美歌地铁站(Dhoby Ghaut MRT Station)。这是个规模不小的换乘站,有三条地铁线路在此交汇,但站内的换乘指示做得特别清晰 —— 哪怕不用仔细看指示牌上的文字,单看不同线路对应的颜色标识,也能轻松分清换乘方向。 2 点 30 分,我们终于回到了高文地铁站。看了眼地铁卡,余额还剩 11.54 新元 —— 这次单程行程花了 1.73 新元,路线是先坐 7 站 NE 线(东北线),再换乘 1 站 NS 线(南北线),全程非常顺畅。 回到家,就看见 Nini 在客厅里练小提琴。现在她是学校小提琴乐队的成员,每逢音乐节都会登台演出。靠着自己的勤学苦练,再加上妈妈的耐心辅导,她的琴技越来越棒,就连演出位置也从侧边被老师调到了最显眼的 C 位。 今天的晚饭挺特别,叫不上具体名字。盘子中间是用碗倒扣成型的炒饭,里面混着豌豆和红萝卜丝,饭的四周还搭配着肉条、几片新鲜黄瓜片和两片生菜,看着很清爽。 晚饭后,我们和儿子像往常一样,带着孙女去公园散步。不过今天多了个小惊喜 —— 我们的汪星人马奇也一起加入了,一行人热热闹闹地往公园走去。 回家后,我和儿子一起抽了根黄鹤楼 1916 雪茄。真没想到,黄鹤楼居然也出雪茄了,还挺让人意外的。<br> 黄鹤楼 1916 雪茄源自中国最早的烟草品牌之一南洋兄弟公司(湖北中烟的前身)。1916 年,该公司聘请玻利维亚配方师,基于古巴传统配方并融入中国特色,研发出了 “中雪壹号”。2010 年,湖北中烟在这一经典配方的基础上推出了高端品牌黄鹤楼 1916 雪茄,开启了中国手工雪茄的奢华新篇章。 雪茄系列有雪之梦系列、逍遥系列、雪之韵系列、雪之景系列,逍遥系列:是黄鹤楼雪茄的高端系列之一,采用优质进口烟叶。如逍遥 2 号,为鱼雷型设计,燃烧时长约 70 分钟,前段有木香与黑胡椒味,中段是蜜甜与坚果香,后段则呈现焦甜与可可香。逍遥 5 号是国内首款鸭嘴型雪茄,官陈 3 年,有醇熟的木香、坚果、豆香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