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乾道年间无锡钱泳《履园丛话》中录“寒碧山庄”仅短短数语:“寒碧山庄在阊门外花步,洞庭刘蓉峰观察所筑,园中有十二峰皆太湖之选。道光三年始开园门,来游者无虚日,倾动一时。”其时刘恕已去世数年,开园当其后辈所为,这似是苏州私家园林向公众开放的最早记录,而刘恕之孙刘懋功于咸丰七年(1857)所作的《寒碧山庄图》则是这座“吴下名园之冠”留下的最后身影</p> <p class="ql-block">庚申兵燹,阊门外街衢巷陌毁圮殆尽,不知什么原因惟刘园尚存。同治末刘园被一分为二,东宅归程卧云、西园归盛康,据说当时顾文彬曾有意购买刘园,他是本地人,终觉其地离城中太远而放弃,不然或许就没有城里的怡园了</p> <p class="ql-block">盛康(1814-1902), 常州人,李鸿章之父李文安的门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浙江杭嘉湖按察使,同治四年(1865)起他就在苏州开典当置房产,十二年(1873)得刘园后移居苏州。因刘园名声已广且园为劫后遗留,故盛家兼音兼义改其名为“留园”</p> <p class="ql-block">盛家入主后,先对留园进行了历时三年的修葺和增建。光绪二年(1876)俞樾《留园记》称其“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五年(1879)陈味雪作《留园十八景》图,临风听雨吟梅延桂,画出园中一派新貌。光绪三年(1877)起留园卖票迎客复有刘园盛况,潘钟瑞在《香禅日记》中说他来时“园中游人如涌更甚于前日,各处兜抄竟无地可坐”</p> <p class="ql-block">修园后,盛家又在园东收程氏等宅地建新院,在园南造家祠义庄、在西北筑园名“又一村”,再西购旧宅翻修为"永善堂"(家善堂),园宅扩至40余亩,据说直到第二任园主盛宣怀去世,东部新宅中占地数亩的新花园仍未完工。那时留园的正式名字叫“龙溪盛氏义庄”,平常也称留园或留园义庄。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留园和环秀山庄、狮子林都曾归家族义庄所属</p> <p class="ql-block">在第三代主人盛恩颐手上,前半场留园虽有波折但还算正常,1923年蔡元培在留园举办婚礼,1926年重建通园水道上的长善浜桥,1928年于右任夫人黄纫艾灵柩暂厝永善堂,热热闹闹的梅花会也一直办到了1937年。自抗战始留园命运急转直下,到四十年代末几近荒废。1953年作为政府主持修复的第一个苏州园林,留园得以秀姿重现。对照郑恩照1910年所绘《苏州留园全图》,现在的留园已经缩小简化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注:留园属“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