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日(D7):约05:30,我们的车子驶离了北红村,一头扎进了大兴安岭的怀抱里。路上几乎没见到别的车辆,也许只有我俩的旅游才如此匆匆吧!两旁是无尽的白桦林,笔直的树干高耸着,渐渐地一道道清晰的光束慢慢地从枝叶的缝隙里斜切下来。揺下车窗,缓缓流动着的雾气,带着松针、泥土和野花的甜润气息涌进来,沁人心脾。这一刻,心里兴奋不已,我们马上就“找到北啦”!</p><p class="ql-block"> 约06:50,我们到达北极村景区,在这儿自驾车辆是不能进入村子的,若不想劳动一双脚,只能坐大巴车或包车游览。考虑到赋予我俩的时间有限,果断选择了100元包车(含北南两线)。</p><p class="ql-block"> 约07:00,我们进入北极村。吃过早餐,在“北极村”石碑、“中国最北邮局”打过卡,司机师傅把我俩送到“中国最北一家”附近。司机师傅介绍完游览的大致线路后,就把时间交给了我们自己,由此,我俩也正式踏上了“找北”的路。</p><p class="ql-block"> 穿过一座吊桥,我们信马由缰般走着、拍着,感觉每一处景点都是新鲜的、都值得打卡留下印迹。“金鸡之冠”广场主题雕塑,以“玺”为创作元素,“玺”的上端采用“龙”的造型,四面使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神兽纹饰,玺文为阳刻篆体“金鸡之冠”,意喻此地为中国纬度最高点。信步到江边,矗立于黑龙江畔的138号界碑,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碑之一。驻足于此,既能欣赏到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风光,也感受到了边境的独特氛围。“北字广场”上的标志性雕塑,取材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小篆体“北”字,高11.8米,呈三面合围状。雕塑基座上刻有北极村至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直线距离,周围还有各种字体的“北”字石头和雕塑。说实话,有些字体不为常见,还真有点让我找不着北呢。“爱情广场”的love雕塑、北斗定情石、爱心长廊、爱情雕像等,色彩鲜艳,充满浪漫氛围,非常适合年轻情侣们打卡拍照,两个糟老头子走在那里实在有煞风景。行进中蓦然发现两只“爱情小船”紧邻着“爱情秋千”,当自己看到小船上写着“爱情小船、扬帆起航”时,突然说出了“爱情的秋千荡到疯癫”、“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让刚从秋千上下来的一对游人笑出了声,哈哈!</p><p class="ql-block"> 走过“爱情广场”、“北字”长廊,终于“我找到北了”。 </p> <p class="ql-block"> 约08:50,回到“中国最北人家”打过卡,司机师傅准时接上我俩。首先到了“神州北极”广场。广场位于黑龙江南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刻有“神州北极”四个红色大字的石碑,由雍正第九代孙爱新觉罗启骧题写,兼具艺术性与历史价值。广场以“神州北极”石碑为核心景观,形成了南有“天涯海角”、北有“神州北极”的地理文化呼应。</p><p class="ql-block"> 北线最后一个打卡点就是“七星广场”了(个别景点因时间、兴趣因素选择了无视),“七星广场”位于北极村的中心区域,紧邻黑龙江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北极村内最大的广场。其主要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写有“中国漠河”的指南针雕塑,两侧是象征“冷极”的冰凌花。广场四周有7根象征北斗七星的石柱,游客可根据生辰找到自己的“主命星”祈福。据说这儿还是观赏北极光和“白夜”现象的好去处,冬季可尝试偶遇北极光,夏季则能体验午夜天空呈墨蓝色的“白夜”奇观。这些都与我俩“无缘”、“完美”错过了,不免有些遗憾。不过遗憾也是动力、是希望,应该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走一个完整的G331。</p> <p class="ql-block"> 约09:10,我们到了南线的“漠口古驿站”,古驿站主要包括漠口三十驿站(复刻版)和漠河站(历史遗址)。漠口三十驿站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原为抵御沙俄侵略的军事交通线路,共设25站后扩至33站,漠河站(第三十站)是重要的节点。现复刻的古驿站包含木质结构主体、金矿局、商超酒馆等建筑,保留着传统木刻楞风格。附近有“漠口三十驿站”石碑、上马石、拴马桩等历史遗迹,以及复制的龙头龟身雕像和载货马车模型。遗址保留了清代驿站风貌,包括复制的牌楼、石碑、勒勒车等实物,结合历史场景还原了古驿文化。</p><p class="ql-block"> 有过十八驿站的印象,心中暗想三十驿站也不过如此吧!走过后有点意外,无论陈列馆的图片实物、遗址留下的物件、还是复刻的建筑等,都能给人以沉甸甸的历史沧桑感,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约09:40,北极哨所位于北纬53度,这里气候恶劣,素有“极寒禁区”之称,历史最低气温达零下52.3度。始建于1965年3月,先后于2009年、2014年进行2次扩建。北极哨所担负着边境训练执勤和对俄昼夜观察任务,同时兼负与俄会谈会晤时的联络任务。其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六面七层的瞭望塔,塔高28米,塔身上镶嵌着“北极哨所”和“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铜制大字。</p><p class="ql-block"> 因哨所位于军事禁区内,我们只能隔栏相望。</p> <p class="ql-block"> 约10:30,我们驾车离开了北极村,目标——室韦。按导航行驶上了G111漠北国道,一路上时而有小雨飘洒,有人说是王母娘娘的裤衩穿偏了,也由此诞生了第一条关于王母娘娘的歇后语,哈哈!</p><p class="ql-block"> 几天来,行驶途中手机多次显示道路转换,如S219、S204、X316、S201等,但偶有道路标识牌依然标明是G331国道。开始不得解,后反复琢磨,觉得G331国道应该是部分新修、部分整合了省道、县道而成,经查,结论还基本是正确的。</p><p class="ql-block"> 自从进入内蒙根河地区,路两侧秋意渐浓,路况也非常好,行驶在路上,就如内蒙人草原上策马——不限速,开的那叫一个痛快,自觉心情也倍爽。约13:10,穿过“激流河”大桥,进入伊克萨玛国家森林公园区域。沿途,激流河哗哗的水声时而伴随着我们,路边的树林、湿地、草原色彩纷呈,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约17:10,到了“室韦小镇”。小镇位于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洛契隔河相望,是典型的中俄边境小镇。小镇全名“蒙兀室韦苏木 ”,隶属于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当前居民以俄罗斯族为主(占比63%),同时保留着部分蒙古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俄融合社区。小镇街上的建筑风格各异,应该还是以俄式为主,最为抢眼的是几幢东正教堂式的建筑,看似都是底商,不知是否有东正教徒做礼拜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蓝天上飘着白云,一匹金色的“骏马”腾空而起,在夕阳的映射下格外亮眼。登上观景台,额尔古纳河宽阔、壮美,河水缓缓地流着,蜿蜒出一道天然的国境线,划开了两岸相似的风景。晚风吹过,一股青草和泥土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远处,中俄两边的哨所清晰可见,对岸散落的木刻楞小屋炊烟袅袅,马羊在河边悠闲吃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宁静又充满生活气息的边境风情画。</p><p class="ql-block"> 约18:00,本打算直奔额尔古纳的,因车出了点小状况,就住在了室韦小镇“戈特酒店”,今日行程604公里。</p> <p class="ql-block"> 9月2日(第8天):因执念看日出,觉都没睡好,04:50起来,带上手机、相机、三脚架兴冲冲出门。到了外面心凉了半截,浓浓的雾气如毛毛雨般扑面而来。上得团结广场观景台,眼下恍然有几匹马在吃草,连中间牌子上的文字都看不清,更不用说红日下的中俄哨所和俄罗斯村庄了。</p><p class="ql-block"> 约05:50出发,目标额尔古纳湿地公园。驶上了G331,这段道路相对平整,少了些前几天较大的起起伏伏。两侧白桦亭亭,风吹落叶染上了橙黄,沿途时而薄雾漂浮,时而清新明亮。</p><p class="ql-block"> 约06:30,随着车子前行,窗外的景致悄然变换。起初连绵不断的桦树林慢慢被拉开了一道道豁口,大片的草原便从这些缝隙里涌了出来,与桦树林错落相间,最终织成了一幅白桦林与草原交织的开阔画卷。</p><p class="ql-block"> 约08:10,到达额尔古纳湿地景区停车场,发现空荡荡的,走进服务大厅更是空无一人。蓦然觉得,此情此景与有着“亚洲第一湿地”、“亚洲最美湿地”称号相差甚远。</p><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游人寥寥已是预料之中,路边的秋英花开烂漫、五彩纷呈。站在观景台上远眺,但见清澈的河水在广袤的湿地上蜿蜒地流淌着,勾勒出无数优美的曲线。两岸茂密的植被郁郁葱葱中透着一抹嫣红,我相信晚些时候,大兴安岭的美在额尔古纳的秋天一定会得到完美的诠释。</p><p class="ql-block"> 两人各自寻找着兴趣点位走着、拍着,自己沿着栈道急匆匆地往下走去,意图穿越桦树林下到河边一探究竟未果,无奈中途折返。后来为了寻找“马蹄湖”,自己也不知道上上下下多跑了多少台阶路。</p><p class="ql-block"> 原以为,既然是“额尔古纳湿地”,这条河是当然的“额尔古纳河”了,直到由“呼伦贝尔生态体验馆”出来才得知,我们看见的这条河并非“额尔古纳河”而是“根河”。原来湿地是由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交汇形成的,我们看到的恰恰是根河这段儿。</p><p class="ql-block"> 约10:50,我们出发上了G332国道,目标阿尔山。G332双向四车道,限速100,还真的跑出了高速的感觉。车窗外,呼伦贝尔草原褪去了盛夏的浓绿,换上了一层温柔的金黄;成群的牛羊散布在开阔的草地上,悠闲地啃食着残留的青草。收割好的牧草被打成捆,整齐而又随意地散布在草原上,这既是丰收的印记,也勾勒出一幅秋日草原画卷。</p><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阿尔山景区天池村“JXL宾馆”,当日行程641公里。</p> <p class="ql-block"> 9月3日(第9天):先天晚上与老板问了些情况,第二天一大早顺利打卡3个景点。约05:30,第一站去了乌苏浪子湖,该湖又名金江天池,是一处火山堰塞湖,与哈拉哈河(不冻河)相连,被誉为“哈拉哈河玉带上的明珠”。相传乾隆年间,蒙古青年“乌苏浪子”为解救干旱草原,历尽艰险取夜明珠造河,后化为湖泊,得名“乌苏浪子湖”。</p><p class="ql-block">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我们到达时,不大的平台几乎停满了车,岸边架着长枪、短炮,人们举着手机、平板。放眼望去,湖水平静地卧在群山之中,湖面上的雾时浓时淡,远处的山峰若隐若现,宁静的“画面”只有偶尔有鸟飞过才能打破这份沉寂。初升的阳光洒下来,给湖面和岸边的树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让整个画面充满了梦幻、温暖。第二站打卡不冻河源头,跟着导航走,不冻河的一座桥上断交,这让我们迷失了前行的路。停好车,但见桥上有人指指点点,聊着、拍着,走上桥听话听音,原来是“同路人”,哈哈!我俩站在桥上,欣赏着不冻河的风景,心中惦记着下一站的“蓝房子”,想想源头的风景不过如此吧!第三站的“蓝房子”,最初是林业工人的废弃工棚或放牧时的休息地,因其鲜艳的蓝色外观与周边自然环境形成的强烈反差,被游客发现并传播,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实际上,蓝房子的走红不仅因其视觉冲击力,还有着文化意义与传说,被赋予了情感与故事。传说附近的不冻河(哈拉哈河)为“母亲的乳汁所化”,象征守护与生命;而蓝房子本身则被视为“静谧的守望者”,承载着人们对自然与纯真时光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约07:40,我们乘坐景交车赶往驼峰岭天池。驼峰岭天池形成于约3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属于玛珥湖(一种特殊的火山口湖,由地下岩浆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引发蒸汽爆炸形成)类型,是阿尔山天池群中最大、最深的一个。湖的四周原始森林环绕,山峰形似驼峰,也许这也是“驼峰岭天池”名字的由来吧!</p><p class="ql-block"> 我俩沿着木制栈道往上爬着,高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树密密扎扎,为我们洒下一路阴凉。登上观景台俯身看去,湖水清澈,湖面像景交车上播音介绍的“形似人的左脚印”,正是这种形状,让那一泓纯净的湖水富有了灵动的变化之美。我们沿着“脚跟”向“脚掌”方向爬去,沿途高大的兴安落叶松“团结树”、“诚信树”印象尤深。有人站在“诚心树”下,怎么觉得与诚信二字“相悖”呢,不会因这一站,牌子上多出一个“假”字吧,哈哈!</p><p class="ql-block"> 在湖水的边沿,有一丛峭壁拔地而起,刀削斧劈,依山矗立,犹如某种含义颇深的雕塑一般,十分耐人寻味。一处色彩斑斓的岩石,有一个好听又贴切的名字——七彩浮岩。它从火山口的边沿破山横出,恍若凌空漂浮,赤橙黄绿,色彩纷呈,令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驼峰岭天池还有一个颇有情趣的人文与传说 :当地流传关于“浮石验缘”的传说:若情侣投石入水均浮于水面,则象征爱情忠贞,这一传说为天池增添了浪漫色彩。</p> <p class="ql-block"> 约09:30,本来想去石塘林,结果上错车到了大峡谷,检过票进去不远,又觉得这儿的峡谷也不会有什么精彩之处,旋即乘车返回驼峰岭再转去石塘林。</p><p class="ql-block"> 石塘林是第四纪火山喷发的地质遗迹,也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近期死火山玄武岩地貌,长约20千米,宽10千米,被列为联合国A级保护区。</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寸土无积的熔岩缝隙中,却生长着高大挺拔的兴安落叶松、翠绿欲滴的偃松等植物,还有金星梅、银星梅点缀其间。石塘林内,石与林相依,花草相融,哈拉哈河穿流而过,时而潜入地下形成暗河,时而涌出地面形成池塘湖泊,构成了一幅奇丽壮观的自然画卷。</p><p class="ql-block"> 石塘林出来,乘车返回天池村,午餐后约12:10,我们向阿尔山火车站进发。</p> <p class="ql-block"> 阿尔山火车站被誉为“中国最美小火车站”,它建于1937年,是日本侵华时期的产物,属于“伪满时期”的建筑。它那小巧精致的造型、温暖的色调,与周围的大兴安岭风光融为一体,确实美得像一幅画,有一种宁静而怀旧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但历史不能忘记,我们很多人看到它,既有对美的欣赏,也有对历史的沉思。火车站是日本为掠夺大兴安岭木材和煤炭资源而建的,它与周边的隧道、机场、炮台等军事遗址共同构成“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这是日本侵华战争与殖民统治的实物见证。</p><p class="ql-block"> 坐下来喝着咖啡,看着车头糊满的蚊虫,自己戏说这些蚊虫是为开车的帅哥而来,不惜粉身碎骨为其投怀送抱呢,哈哈!</p><p class="ql-block"> 约13:40,我们离开了阿尔山,沿着502县道(路牌标识G331)疾驰,目的地:霍林郭勒。一路上,满眼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散布的草捆,一幅浓浓的秋景诠释着人们常说的“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p> <p class="ql-block"> 约15:40,发现路左侧有“乌兰盖野狼谷”标志,路边的景点总要打个卡的。只是到了景区服务大厅外,感觉冷冷清清,几乎未见游人。心想坐车野狼谷转上一圈,看到的无非是草原上散养的几匹狼,还不如野生动物园能看到多种动物的精彩(本就是计划外的),顿时深入野狼谷一探究竟的欲望沉了下来,到这儿也算留下了野狼谷的印迹。</p><p class="ql-block"> 约18:00,入住霍林郭勒汉庭酒店,今日行程382公里。</p> <p class="ql-block"> 9月4日(D10),在酒店吃早餐,未曾想到有意外收获,“骗吃骗喝骗……”,最遗憾是“省略的”那招一路上也没学会,哈哈!</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先到了霍林郭勒的可汗山,这是一处以蒙元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其壮观的雕塑群和草原风光闻名。据传,成吉思汗曾在此驻扎军队,因马鞭抽击岩石引泉水解军队之困,泉水汇成霍林河与哈布其勒湖,后人便将此山与可汗的功绩联系,逐渐形成了“可汗山”的称谓。</p><p class="ql-block"> 约07:50,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尊7.5米高的蒙元大将(速不台、哲别)雕像,象征“蒙元门神”。山门旁有一块刻有“可汗山”三字的昆仑玉石。往里走便是苍狼之路,一条800米长的石雕步道上,排列着26根石柱,其上分别雕刻着成吉思汗25代先祖的肖像(另一根为成吉思汗母亲),展现蒙古族起源神话。原来传说成吉思汗祖先孛儿帖赤那(苍狼)幼时被母狼抚养长大,成年后因勇敢和智慧成为部落领袖,最终与白鹿化身的豁埃马阑勒结为夫妻,繁衍后代。山坡上的蒙元兵阵,由800尊3米高的武士雕塑组成,分蒙古帝国与大元王朝两大方阵,阵宽150米,被誉为“草原上的兵马俑”。山顶上矗立着成吉思汗(高50米)和忽必烈(高30米)的巨型雕像,下方还有16位蒙元及北元帝王的雕塑(高4-9米)。通过雕塑群展现了蒙元历史,被誉为“露天蒙元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约12:30,我们到了第二站:西乌珠穆沁旗的蒙古汗城(4A)。也许是季节的缘故,停车场车、人寥寥;下车发现,辽阔的草原上,好似一个蒙古族部落崛起,远远就被那壮阔、豪华的景区大门所吸引。走进景区,便是以金顶大帐为中心的各种蒙古包群。面积260平米金顶大帐是一座固定式多功能蒙古包,是景区的综合性娱乐场所。在外观设计上极尽民族特色,内部装潢上突出宫廷风格,又极尽大气奢华。成吉思汗的宝座上坐一坐,祈望给自己带来无尽的好运。里里外外走上一圈,让人满满地感受着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部落风情。</p> <p class="ql-block"> 约14:10,我们到了第三站阿斯哈图石林。这儿是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中国北方罕见的以花岗岩为主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被誉为“世界地质奇观”。</p><p class="ql-block"> 这儿和龙江第一湾、阿尔山森林公园一样,景区都体现着东北、内蒙大地的辽阔,不乘坐景区大巴车,紧靠两条腿去丈量景区各景点之间的距离是很困难的。坐在大巴车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听着广播里的讲解,原来阿斯哈图石林分为五大核心景区:</p><p class="ql-block"> 一是草原石林景区,又称仙境区,景区中规模最大、景观单体最集中,由壮丽山河、七仙女、罗汉阵、擎天双柱、月亮城堡等景观组成。这里的石林千姿百态,如七仙女姿态各异,罗汉阵弥勒佛面南而坐,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二是草原石堡景区,又名骆驼城堡,整个城堡由环状巨型岩石组成,有两条进出通道,隐蔽幽静,内部别有洞天,地势平坦、花草繁盛。远观像一头昂首朝天的巨型骆驼,由高大的花岗岩石墙、狭长的节理和奇特的石洞共同组成石林迷宫。</p> <p class="ql-block"> 三是草原鲲鹏景区,由草原鲲鹏、北天门、试剑石、卧虎石等景观组成。草原鲲鹏是整个石林景区最为象形、神奇的一景,差异风化后的岩体酷似一只鲲鹏静卧在高山草原上,是景区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四是草原天柱景区,多为单体石景,呈柱形、挺拔独立。由书山、三结义、成吉思汗拴马桩、双足宝鼎等景观组成。成吉思汗拴马桩、三结义、书山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五是草原石城景区,石景多为方状巨石,像一座座城市大厦,故而得名,因时间关系(据说景致也一般)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宇宙地镇(热水塘)“御景宜和宾馆”,当日行程445公里。</p> <p class="ql-block"> 9月5日(D11):约07:00,今天出发较晚,因计划目标黄岗梁,我们沿着热阿线折返(昨天曾路过),途径“很黑村”打卡。很黑村蒙语原名“肯可儿”,意为“高山上的一块低洼平地”,因汉语音译演变为现名。</p><p class="ql-block"> 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克什克腾旗东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南麓,是大兴安岭的最高峰所在地,主峰黄岗峰(又称大鹅头)海拔2029米,被誉为“兴安之巅”。</p><p class="ql-block"> 黄岗梁蒙语意为“驼峰山”,传说成吉思汗曾在此举行敖包大会,遗留石棋盘等古迹;康熙皇帝也曾在此狩猎,古人以“天然东北小长城”形容其山势。</p><p class="ql-block"> 到黄岗梁地界标志性雕塑,停好车寻觅上山的路未果,遂继续导航(乌兰布统方向)前行。在热阿线中国北疆风景大道上,感觉就像一头扎进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里。路两旁的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全都换上了“盛装”,金黄、橙红、翠绿交织在一起,色彩斑斓、风光无限,一眼望不到头。</p><p class="ql-block"> 路边停车休息区,有人看似在那儿犹豫着,也有摆摊售卖土特产的村民。导航提示由此右转去黄岗梁,问过“路人”也佐证了导航无误。当我们拐进那不宽的、坑坑洼洼的砂石路时又犹豫起来,特别是来回百多公里路上有无加油站心里没底,就果断退了回来。继续前行不远是黄岗梁水库,因四周围栏只能远观,进山未果、近水也成了奢望,黄岗梁彻底成了此行的“黄粱梦”。</p><p class="ql-block"> 约09:10,到了白音敖包云杉景区,刚停好车便有小雨飘下,而且越下越猛,看似就算坐观光车进园也只能沿途看景。雨湿风凉,让进园的兴致一下降到了零点,索性躲进车里开启了后面的旅程。据介绍,这儿主要有两个看点,一是景区的白音珠日和敖包,是蒙古族祭祀圣地,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举行盛大祭典,展现“敖包相会”文化意象。二是这儿的沙地云杉,据说是世界唯一的沙地云杉,最大单体树龄达600余年。</p><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沿着中国北疆最美风景大道(热阿线后转达达线)前行,约09:50离开了达达线,由贡格尔收费站上了丹锡高速。途中一段大雨如注,雨点打在车上,发出激烈的啪啪声,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也由此诞生了关于王母娘娘的第三条歇后语,哈哈!</p><p class="ql-block"> 约10:30,雨渐渐小了下来,原本泛黄的秋草被雨水打湿后,颜色显得更深沉了些。远处的山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水汽里,朦胧又宁静。偶尔能看到牛羊在湿漉漉的草地上低头啃食着残存的青绿,整个世界都显得格外干净、开阔。车驶过西拉木伦忒大桥,可见土地已有沙化,稀疏的树木在金黄一片的草原上成了点缀。</p> <p class="ql-block"> 约11:00,我们进入乌兰布统,到达公主湖时,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渐大了起来,雨中约会三公主,两个老头够“浪漫”吧。相传康熙皇帝的三公主蓝齐格格(又称蓝琪儿)被迫远嫁葛尔丹,途径此地时因思念家乡而泪流成湖得名“公主湖”。湖边的雕像、石碑和弓马鞍等元素均与这一传说相关。雨一直下个不停,也许是蓝齐格格看了9.3国庆阅兵盛典,感慨大清国力不济,伤心更甚、流泪更多,所以我们看到的湖水也更多(与前两次来比较)些。</p><p class="ql-block"> 雨越下越猛极尽中雨,密集的雨点砸落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湖畔栈道旁,几头湿漉漉的牛依然低头吃着草;四周的白桦林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更曾添了几分苍茫与温柔。无情的风雨催促着我们,无论是木质栈道、爱情桥还是观景台上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p><p class="ql-block"> 原本下一站盘龙峡谷,但这场雨让我们不得不改变行程,去往乌兰布统苏木寻找栖身之所。首先喂饱肚子(已过饭点儿了),再找到预订的“华驿如家”入住,美美地睡了个午觉,这是十几天从未有过的、在家每天都坚持享受的午间时光了。</p><p class="ql-block"> 约15:40醒来,翻翻手机,16:20,自己出门把小镇“梳理”了一遍,今日行程260公里。</p> <p class="ql-block"> 9月6号(D12),雨后天空如洗,万里无云,约07:00,我们迎着朝阳奔向第一站蛤蟆坝。相传蛤蟆坝本名“哈默日坝”(蒙语意为“鼻子岭”),被摄影人误称“蛤蟆坝”。另有说法称村南小水库有块土坝形状酷似蛤蟆故称“蛤蟆坝”,但前者更被认可,而后者也确有其形。</p><p class="ql-block"> 登上坝顶,走在木制栈道上,但见水库的水深处墨绿、浅的清亮,小河沟流水潺潺、曲折清澈。最诱人处还是那热烈绽放的大片秋英花海,红的、粉的、白的色彩缤纷、交相辉映。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纤细的茎秆支撑着轻盈的花瓣,宛如一群翩翩起舞的仙子。远远望去,秋英花海与蓝天白云、周边的青山绿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田园风光图画。</p> <p class="ql-block"> 约09:20,本来第二站野鸭湖的,结果导航直接到了影视基地,一路都是走哪儿算哪儿,更何况还是计划之中呢。</p><p class="ql-block"> 在乌兰布统一路走过来,似乎“外景影视基地”的游人还算多些,可能是这里山峦连绵、峰回路转的辽阔豁达,或可能是漫山遍野花草的阵阵幽香,还可能是这里拍过《汉武大帝》、《康熙王朝》、《还珠格格》、《玉碎宫倾》、《契丹艳后》、《贞观长歌》、《静静的艾敏河》等很多影视剧的诱惑。无论怎样,来乌兰布统,这儿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我们也曾在刻有电视剧作品的石头处“狂傲”放言:“脚踩”《汉武大帝》、“屁坐”《康熙王朝》、“搂着”《契丹艳后》、“牵手”《还珠格格》,真可谓吹牛到没边、一笑而已,哈哈!</p> <p class="ql-block"> 从山上下来,在路边询问野鸭湖位置,不想被人忽悠,误导我们走上了单行线。转了一圈回来再导航盘龙峡谷,途中经过将军泡子。将军泡子之名源于当年康熙亲征击溃葛尔丹。葛尔丹是漠西蒙古准葛尔的统治首领,1685年帅军打到了塞罕坝,并在现“将军泡子”处布下了由几万峰骆驼组成的骆驼阵。清军的大炮万炮齐鸣,惊散了葛尔丹的骆驼阵,葛尔丹落荒而逃,大战中康熙的舅舅佟国纲血染沙场。战斗的震动改变了当地地理结构,地下水涌出形成水泡,为纪念佟国纲将军,此水泡被命名为“将军泡子”。</p><p class="ql-block"> 往事已成过眼云烟,真伪无法考证,而这个湖还静静地躺在这片草原上。我们骑马到了湖边,阳光下的湖水很透彻,湖中众多的芦苇错落有致,蓝天下的草原与湖泊相互映衬,景色如诗如画。近岸边的水草开满小黄花金黄一片,十分耀眼。只是孤陋寡闻叫不出名字,当时也忘了打开“形色”识别,甚为遗憾。</p><p class="ql-block"> 骑马可谓是花钱买罪受,马跑起来的酸爽以及五脏六腑的震颤至今记忆犹新。不过无论怎样都感谢老弟花那么多的钱请我受那么大的“罪”,哈哈!</p><p class="ql-block"> 约13:20,我们继续奔赴盘龙峡谷,中途上山拍了几张河流照片。到了景区入口发现,只能骑马或徒步进入峡谷。想想将军泡子骑马震颤的五脏六腑还没复原,几年前峡谷内的牛粪味记忆犹新,所以骑马、徒步皆不为我所愿也,遂果断奔赴下一个目标——塞罕坝滦河源头。</p> <p class="ql-block"> 约14:30,滦河源头是河北与内蒙的分界处,此河蒙语为“吐力根河”,意为弯曲狭窄。引滦入津后,时任水利部长来此考察,了解此地为滦河之一源,自此公开认定这里为“滦河源头”。今日到此一见大失所望(与上两次相比真如天壤之别),原来栈道下满满的清水悠悠,而今淤沙成堆,栈道冲断,细流混浊,不堪入眼,让人一览“母亲河”的兴趣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 到了七星湖发现,景区闭门升级改造。也曾到“金莲映日”,正门亦被挡板围着,也在“升级改造”,我们便由养鱼池边小路走了进去。“金莲映日”这片湿地水草依然丰茂,季节关系花多已凋谢,金莲花本就寥寥,眼下更无踪迹可寻,草草一圈下来全当散步了。由七星湖到金莲映日一连如此,对塞罕坝其他景点也就失去了打卡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塞罕坝“松间美宿”宾馆,今日行程188公里。</p> <p class="ql-block"> 9月7日(D13):约05:30,我们踏上了返津的路。按导航预计,约12:30到家,因修路线路调整,晚了一个小时。今日行程524公里,总行程8044公里。</p><p class="ql-block"> 十几天下来有惊喜:本来计划草草一小圈的,结果了却了一游北红村、北极村多年夙愿。有遗憾:时间有限、多跑在了路上,沿途很多景点值得去看看而不未能成行。有收获:最大的是为“中国歇后语大全”新增了三条关于王母娘娘的歇后语,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