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祖先养蚕种桑在新石器晚期就开始了,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梅堰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蚕纹装饰,钱山漾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了丝绢残片等实物。蚕桑文化主要集中表现在杭州、嘉兴、湖州等地区,但纵观中国丝绸发展史,蚕桑文化甚至覆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可以说是贵人穿丝贱人披麻;另一种原材料--棉花是原产于中南美洲的,明朝末年进入中国。</p><p class="ql-block"> 在中亚游牧民族地区,织物的原材料主要以羊毛为主。不管是丝织品、麻织品还是羊毛织物,都是有经线有纬线,梭织而成的。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编织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据《易经,系辞》记载,旧石器时代,人类即以植物韧皮编织成网罟(网状兜物),中国长江下游地区嘉兴马家浜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家针织厂</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中国第一家针织厂一云章袜厂在虹口诞生,采用英、德制造的人力织袜机,生产袜子兼营内衣,光绪二十八年,易名为景纶衫袜纺织厂。</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四年,汗衫出口南洋,首开国产针织品的出口历史。引进国外电力袜机,成为上海第一家电机袜厂。</p><p class="ql-block"> 民国5年,上海新普育堂法国天主教士从本国带来手摇针织横机数台,利用难童无偿劳力织造纱线衫供自用。</p><p class="ql-block"> 民国10年,国内制造手摇小横机成功。民国20年,上海建起了10家针织内衣厂,还开设了一些漂染、成衣等单一工序的小型厂。</p><p class="ql-block"> 民国34年,上海第一针织厂成立。</p> <p class="ql-block"> 1949年上海解放,市军管会接管官僚资本的中纺公司上海第一针织厂。</p><p class="ql-block"> 1958年, 上海市针织工业公司成立,羊毛衫厂归上海市毛麻纺织工业公司。 </p><p class="ql-block"> 50年代末,上海针织行业普遍开展技术革新运动,成立第-、第二纺织机械厂,手摇横机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向半自动化发展。</p> <p class="ql-block"> 嘉兴毛纺织总厂在革命圣地南湖之畔成立(现为浙江宝润毛纺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从上海引进设备技术从事羊毛衫生产,后又成立精纺车间、粗纺车间,成为嘉兴地区最早的针纺织厂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中国最早的织布机是由黄道婆发明的。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仅13岁的黄道婆为逃避当童养媳随商船漂落到崖州水南村。</p><p class="ql-block"> 当时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黄道婆就倾心向黎民学习用木棉絮纺纱,用米酒、椰水、树皮和野生植物作为颜料调色染线,用机杼综线、挈花、织布的纺织印染技术,比欧洲早400 年发明出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和“踞织腰机”织布机,以“踏车椎弓”织出的黎锦、筒裙的图案艳丽素雅,誉为“机杼精工,百卉千华"。 </p> <p class="ql-block"> “沙洲”牌针织横机“飞马”牌圆筒套口机是洪合毛衫起步时的主要生产设备。最早由红光针织厂引进,开始了洪合毛衫的生产。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毛衣编织到腋下、肩膀位置的时候,都要采用收针的编织工艺,前片、两个袖子都要收针,现在简化了工序,干脆用剪刀裁剪,然后拷边之后缝合在一起,对于复杂的花型都采用绣花、贴花、烫钻等辅料手段代替。 </p> <p class="ql-block"> 毛衫的起步(1974-1976) </p><p class="ql-block"> 1974年,嘉兴毛纺总厂30名干部、职工的子女下乡来到洪合公社红光大队,并在杜家桥建立知青点, 由毛纺总厂提供4台针织横机和原材料。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