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牧羊人的可可托海

暗香盈袖

<p class="ql-block">  因为一首近几年流行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曲,使得可可托海名声远扬。来到这里才知道她还有一个名字叫额尔齐斯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可可托海如今是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很大。有两种进入方式:乘景区交通车或者自驾车进入。考虑到游览方便我们选择自驾,给车交了230元后沿规定路线驶入景区。</p><p class="ql-block"> 景区内的行车路线是单行道,沿额尔齐斯河环形前往,进出不走同一条路。</p> <p class="ql-block">  沿途依次经过碧玺湾、夫妻树、海蓝湾、水晶湾、朔涅克峡谷、牧羊人驿站、应龙谷观景点后到达终点停车场。从这里再往上走就需要乘景区内的交通车了。</p> <p class="ql-block">  从停车场出来首先看到的就是河湾尽头的海豚湾和上方的吉象峰。</p> <p class="ql-block">  海豚湾有两块形似海豚的石头立在水湾一角,下面还有一块较小的花岗石酷似“天狗”。在我国古籍《山海经》中记载,天狗是御凶的吉兽,见者可消除凶煞灾祸。</p> <p class="ql-block">  绕过海豚湾继续往山顶进发,经过猎鹰人守望的摊位,过了彩虹桥,就看到了《山海经》中记载的神山—神钟山</p> <p class="ql-block">  神钟山看起来像一口扣立着的钟,关于钟山之神,《山海经》中是这样描述的:“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管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之下。”</p> <p class="ql-block">  转过神钟山去山顶还需要乘坐景区小电瓶车走一段崎岖的山路。路上可以匆匆观赏巨蟒出山、骆驼峰、小钟山、象鼻峰等景观,到神鹰峰为行车终点站。</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神鹰峰再往前行800米是喀拉卓勒瀑布,那里才是可可托海的终点。</p><p class="ql-block"> 然而可可托海的奇石景观却都浓缩在这800米的路途中。到可可托海而不到神钟山,到神钟山而不到神鹰峰,到神鹰峰而不再往前走800米,必将失去观赏机会。</p> <p class="ql-block">  前方路边崖石上这两块石头叫人头马面石。若是还看不出来,可以将镜头拉近,把两块石头分开来看,这时凑巧路旁还有一匹真的马匹经过,这马头与那“马面”同框像不像?</p> <p class="ql-block">  诺亚方舟石则是从哪个角度看都像一只船头</p> <p class="ql-block">  山洞中的这个是羊羔觅乳石,远处山壁上密密麻麻的孔洞如同石窟中的佛龛,这处景色就叫千佛龛。</p> <p class="ql-block">  额尔齐斯河的水沿山谷流淌一直把我们引到了喀拉卓勒瀑布下。这瀑布比起众多知名瀑布来虽然乏善可陈,但是为着这一路上的风景走一趟也还值得。</p> <p class="ql-block">  回程的路从山顶停车场提车后由剑锋桥过河,走另一条转山路线,一路经剑锋、白泽山、鹿蜀林、凤凰台、万卷石书、白桦林出景区。这一路的景色在河的另一边,不如进来时路旁的景色好看,也就没有再停车。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在可可托海一个景区就花了四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离可可托海景区8.1公里处有个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那里的三号矿坑是赫赫有名的功勋矿。来可可托海这里是个不可错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可可托海最初的出名不是因为风景而是因为这里的矿石资源。1930年当地的少数民族发现了矿脉露头部分的绿柱石、白云母等这些色彩艳丽的多色矿物,用来作为珠宝装饰在帽子和腰带上,由此引来了矿山开采热。当时前来勘探开采的是苏联人,开出的矿石也运到了苏联 ,新中国成立后从中苏合营共同开采,到19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专家,中国工人阶级自力更生独立开采,实现了国家对矿山的绝对自主权。</p> <p class="ql-block">  现在开放参观的阿依果孜矿洞发现于1949年,以该矿脉发现者苏联籍哈萨克族发现者阿依果孜.沙里木的名字命名。该矿与共和国同龄,自发现后陆续进行了近20年的坑道开采,曾为新中国国防军事工业写下不朽篇章,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联合试验所需的8吨钽铌矿石就出自该矿洞。</p> <p class="ql-block">  走进矿洞里面的矿脉资源几近丰富,铍、钽、铌、二氧化硅、锂云母、细粒钠长石、钾长石、用来制造火箭燃料和铯原子钟的铯榴石等,矿洞中处处都是宝贝。凡是元素周期表上那些稀有元素在矿洞中都能觅到它们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  从矿洞出来下山去看山腰间的3号矿坑,这是一处世界级别的大型稀有金属花岗伟晶岩脉,盛产86种矿物,与同类矿脉相比较铍资源量居第一位,锂、钽、铌、铪、铯这些元素周期表上稀有的资源量居全国前十位。</p><p class="ql-block">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1964年10月16日我国爆炸成功的第一枚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我国爆炸成功的第一枚氢弹、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成功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都有3号矿提供的稀有金属。3号矿的稀有金属还在困难时期为我国偿还苏联外债40%,是名副其实的功勋矿。</p> <p class="ql-block">  90年代末在完成设计开采量后3号矿闭坑,结束了它辉煌的历史。如今深奥的矿坑像一枚祖母绿翡翠凝视着天空,周围一圈圈的螺旋道是矿车当年游走留下的轨迹,坑有多深、路有多长,寂静中仍能回想那远去的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p> <p class="ql-block">  矿区中以前的工人食堂现在变身为对外营业的餐厅,挂出来的菜谱虽然是当年工人们吃的家常菜价格却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倒是矿区营业部出售的彩色矿石吸引我不由得掏钱购买了五块,这些五颜六色的矿石除了蓝色的青金石不是我国出产,其他几种都是这矿山中的宝石,带走它们就是把对可可托海的记忆具象化了。无论走到哪里可可托海就在身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