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沙溪古镇书社

享受人间美好景色!

<p class="ql-block">剑川沙溪古镇书社</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斜地铺在青石板路上,像一层薄薄的金箔,轻轻贴在沙溪老街的褶皱里。我推开那扇木门时,门轴发出一声悠长的轻响,仿佛是时光的叹息。书社不大,藏在寺登街的深处,一面墙是顶到天花板的旧书架,另一面则挂着几幅手写的诗句,墨迹未干,隐约还带着松烟香。</p> <p class="ql-block">这里不像是卖书的地方,倒像是某个读书人悄悄藏起来的梦。几本线装书摊在木桌上,纸页泛黄,边角微卷,像是被许多双手温柔地翻过。窗外的风从玉津桥那边吹来,带着溪水的凉意和远处马蹄声的余韵,恰好翻动了一页《滇南诗抄》。</p> <p class="ql-block">我坐下来,点了一杯用当地晒青毛茶冲的茶,茶汤清亮,入口微苦,回甘却绵长。老板是个话不多的人,穿一件洗得发白的靛蓝布衣,坐在角落修一本残破的县志。他不用胶水,也不用订书机,只用细麻线一针一针地缝,动作慢,却稳。他说,老书要慢慢养,急不得。</p> <p class="ql-block">午后有旅人进来,背着帆布包,头发被山风吹得有些乱。他站在书架前看了很久,最后挑了一本讲白族古歌谣的小册子。临走时,顺手在留言簿上写了一句:“在沙溪,时间不是用来赶的,是用来听的。”我笑了,把这句话抄在了自己的本子上。</p> <p class="ql-block">傍晚前,书社角落的小黑板换了一行新字:“今日荐读:徐志摩《再别康桥》——但别忘了,你也曾路过沙溪。”</p> <p class="ql-block">我合上书,走出门去。夕阳正落在兴教寺的屋脊上,整条街都染成了琥珀色。书社的灯亮了,昏黄的光从木格窗里透出来,像一句未说完的话,静静地等下一个愿意停下的人。</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书不是商品,是信使。它们从远方来,带着陌生人的体温与思绪,又将随着某个人的行囊,去往更远的远方。而沙溪的这座书社,不过是让这些信使歇个脚,喝口茶,说一段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回头望了一眼,门楣上那块写着“剑川沙溪古镇书社”的木匾,在暮色中静静悬着,像一个温柔的约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