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写作,非我所学,亦非所长。执笔于案,只为拾起生活散落的碎片,记录那些悄然流逝的日常。旧事如叶,泛黄却脉络清晰,文字是拾叶的人,轻轻收拢,妥帖安放;孤独时,写作是我最忠实的知己,倾听内心的低语,拥抱灵魂的褶皱。我不问读者多少,不为评价所动,只愿在字里行间,安放一个真实不欺的自己。</p><p class="ql-block">写得多了,人竟悄然变了。从前遇事易怒,心火难抑,如今却学会了克制与表达。文字如镜,照见情绪的源头,也映出理性的轮廓。它不言不语,却陪我走过无数寂静长夜,在寒凉中递来一缕温热。写作,不只是倾诉,更是一场无声的自我疗愈,一次向内生长的跋涉。每一次落笔,都是对内心的梳理与重建,让我在纷扰中站稳脚跟,愈发沉静而坚定。</p><p class="ql-block">我所写的,从不追求辞藻的华美,而是生命里最本真的片段——那些欢笑与泪水交织的瞬间,遗憾与顿悟并存的时刻。它们是时光的容器,封存着成长的印记。人总会犯错,年岁越长,越懂得反思的分量。而文字,让反思落地生根,让教训刻骨铭心,使人不再重蹈覆辙。在书写中,我一次次与自己对峙,也一次次与自己和解。</p><p class="ql-block">我素有写游记的习惯。每驱车远行,便随行随记。所见之风景,所遇之人,所生之感,皆化为笔下点滴。多年后重读,仿佛重回旧地,风物依旧,心境却已不同。那些被岁月掩埋的细节,在文字中重新苏醒,鲜活如初,令人心头一暖。文字,成了穿越时间的舟楫,载我回望来路,也照见成长的轨迹。</p><p class="ql-block">每听一场讲座,每读一本好书,若有触动,我必以文字留存。不为展示,只为沉淀、消化、内化。思想在书写中变得清晰,精神在积累中日益丰盈。我还坚持仿写高考作文,限时两小时,在自媒体“交卷”,这一习惯,已默默延续十八年,从未间断。写作,成了我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是我保持思维活力的秘密。</p><p class="ql-block">我的写作,从不为博取掌声,也不带半分炫耀。在这喧嚣浮躁的时代,它是我心灵的一方净土。焦虑、迷茫、不安,在笔尖流淌而出,被温柔化解。写作,成了我抵御世界侵扰的盾牌,也是照亮内心的微光。它让我在纷乱中守住本心,在浮沉中不失方向。</p><p class="ql-block">想要写作,唯有不断阅读、积累、思考。起初我也艰难,一日难成百字。可渐渐地,写作成了习惯,再后来,竟成了必需。若一日不写,便如饮食未消,胸口闷堵,难以安宁。文字,已融入我的呼吸与节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写多了,心便静了;心静了,人便强了。</p><p class="ql-block">我深深感激那个始终坚持写作的自己。那些一字一句,早已为我铺就一条永不褪色的人生退路。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我总能在文字中找到归处,有迹可循,有心可依。我的世界因此而辽阔,而我,也在书写中变得通透、豁达,且愈发强大。写多了,不是笔力惊人,而是内心坚韧如钢。</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李建新,中学数学高级教师。2024年退休后,致力于用阅读与旅行增加生命的厚度,用文字与脚步丈量生命的长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