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崇山崇水蕴初心,善我善人观天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张一鸣故乡崇善堂对联见其人生与宇宙哲思</b></p><p class="ql-block">曾祥裕 曾海亮</p><p class="ql-block">提及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世人多聚焦其构建的商业版图,却鲜少探寻他精神世界的源头——故乡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镇孔夫村。这片客家沃土上,不仅有承载家族记忆的张氏大宗祠“马烈公祠-同本堂”,更有一座藏着他人生底色与宇宙认知的新楼“崇善堂”,而堂中“崇山崇水,善我善人”这副对联,恰是解读其思想内核的密钥。</p><p class="ql-block">张氏大宗祠“马烈公祠-同本堂”的重修,早已彰显张一鸣对故土与传统的珍视。2018年前后,他捐款266万元,几乎承担了这座客家围龙屋780万元的修缮费用,让“鸿门开泰”的恢弘规制、澄澈如镜的风水池重焕生机,以行动守护家族文化根脉。</p><p class="ql-block">而新楼崇善堂的存在,则更进一步,将这份对“根”的坚守,延伸为对自我、对世界的深层思考,“崇山崇水,善我善人”的对联,便是这份思考的凝练表达。初冬的闽西山区,凉风裹着草木清香掠过金星山,崇善堂便静立于此——背靠青山如屏障,溪水环绕似玉带,主楼壬山丙向兼亥巳的坐向、辰方乾山巽向的门楼,与左青龙右白虎的山势共同锁住水口,尽得传统风水“藏风聚气”之妙。</p><p class="ql-block">当目光落在“崇山崇水”四字上,不难读出张一鸣对自然的敬畏与对规律的尊重:山有起伏、水有缓急,正如他眼中的宇宙,从字节跳动的算法逻辑到世界运转的底层规律,皆如山水般有其自身脉络,需以谦逊之心去观察、去顺应,而非强行干预。这份“崇”,是对客观世界的清醒认知,也是他构建商业逻辑时“顺势而为”的底层支撑——不与规律对抗,方能在时代浪潮中找到精准的航向。</p><p class="ql-block">而“善我善人”则道破了他的人生观内核。“善我”是对内的自我要求:在快速迭代的互联网行业中,保持自我审视与成长,以理性克制打磨心性,正如他曾提及的“延迟满足感”,本质是对自我的善意雕琢;“善人”是对外的价值传递:从字节跳动的产品普惠大众,到以个人力量反哺故乡、守护文化,皆是将“善”的理念延伸至他人与社会。</p><p class="ql-block">这种“善”并非单纯的道德说教,而是一种相互成就的智慧——善待自我,方能拥有支撑事业的定力;善待他人,方能让创造的价值真正扎根,正如崇善堂前的溪水,滋养自身,也润泽一方。从“崇山崇水”对宇宙规律的敬畏,到“善我善人”对自我与他人的责任,这副对联早已超越了建筑装饰的意义,成为张一鸣精神世界的缩影。</p><p class="ql-block">他从孔夫村的山水间走出,带着对自然的认知、对善意的坚守,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构建商业帝国;而故乡的崇善堂与这副对联,始终是他的“精神锚点”——提醒他无论走多远,都要记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世界对话,如何在顺应规律中创造价值,在善待彼此中成就更远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作者曾祥裕简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曾祥裕,大学文化,系唐代风水大师曾文辿第三十九代后裔,现为广州杨公文化传播中心风水顾问、中国赣州易科术院常务副院长,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曾任赣州地区中医学会秘书长、中国风水学院副院长、中国易经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曾被列入中国十大风水名师榜,被评为赣南首届十大民间文艺家,被马来西亚东方管理学院、北京上古传承文化中心以及北大、清华大学企业总裁班聘为客座教授、讲课嘉宾, 在北京、浙江、广东、湖北、湖南、云南、西安、福州等地开讲《城市建筑风水》《人居环境与身心健康》;致力于推广杨公风水文化,开坛讲学,三百弟子遍及海内外,并著有《正宗杨公风水丛书》、《杨公古法风水研究与应用》、《教您选一个好日子》等,擅长运用风水术,为海内外不少房地产项目及景区作过风水布局,收到满意的风水效果。咨询电话及微信号13766307454</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