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风听雨 805177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听雨随想之《人生三戒》</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文 沐风听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年戒斗,中年戒色,老年戒贪。”这是孔夫子说的话,虽然两三千年过去了,却依然正确无比。人类的物质文明发展很快,进展很大,但精神上却真不敢说,我们比两千年前的先人文明多少,至少是劣根性依旧。</p><p class="ql-block"> 年青人血气方刚,两言不合就挥拳相向,甚至拔刀相向。香港电影里的黑道青年,如果能活到中年,既是依然缺少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也许也不会那么冲动。</p> <p class="ql-block"> 原来不太理解孔子为什么说“中年戒色”,年青人的性欲不是更强吗?后来才明白,年青人的性欲目的性太强,目标性明确,还算不上“好色”的范畴。只有人到中年,奋斗过,拼搏过,有点钱,有点闲,有点权,对身边人不再痴迷,才容易好色,有机会猎色。如今已暴露的有权者,十个有九个半有情妇,算是佐证吧。世界上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都是允许一夫多妻。但如今世俗社会的主流是一夫一妻制,算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但好色,乃动物繁衍之本能,文化或文明只能抑制,不能消除。有些人功成名就,精力旺盛,天天吃冬虫夏草,又不准纳妾如西门庆,也就二奶流行,情妇无数了。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流行偷人妻,尤其是在巴黎的上流社会,名人们乐此不疲,以此为荣。巴尔扎克就是此种高手。上世纪前半叶,美国性解放,遗波未平。幸福指数全球排名第一的芬兰,男人婚前的性生活很乱,婚后却很专一,好色到前头了。这些现象说明什么?说明戒色比戒斗更难,色的诱惑比一时的冲动更难抵御。</p> <p class="ql-block"> 老年戒贪。因为人到老年,会发现除了钱,其它都靠不住。子女,飞了;功名,浮云了;身体,开始不行了;只有手上的钱,还是实在的,抓得住的。所以对钱很敏感,很计较。如今要戒贪的不仅仅是老年人,而是所有人了,尤其是当权者。可惜戒贪比戒斗、戒色更难,难以上青天。曾经有一个县书记,贪了4000多万。某个房地产商因为另一个案子被纪委叫进去问话。此书记闻之赶紧将他送的100万送还他弟弟,说是借的,现在还他。那开发商出来后,此书记问他有没有说出送他100万的事,那人说没有。书记闻之大喜,说:那你那100要还我。人性如此,又岂止是他,如今上亿的贪官都见而不怪了。贪欲,真的是烈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的人,教育没用,制度没用,只有进去了,到没得贪的地方去,无须再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您听我胡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欢迎再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