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被誉为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青城山的道教起源于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年),“天师”张陵在青城山创立五斗米教,而后青城山被奉为道教发源地,隋唐时期青城山开始逐渐修建道观,历代发展不断。青城山集道教文化、古建筑文化、青城武功、青城易学、青城丹法于一山之中,同时也是邛崃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的一部分。青城山内有36峰、8大洞、72小洞、108景,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部分,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等。</p> <p class="ql-block">青城山原名清城山,亦称丈人山、崛山、读山、赤城山、成都载天山、天国山。青城山的名字来源有两种,一种说因为青城山林木茂盛,好像一座绿色的城郭,所以叫“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是清城山,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清虚以守神”,意思是清虚空灵构建成的仙境。青城山历史悠久,相传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唐代时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于是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p> <p class="ql-block">建福宫位于青城山前山山脚下,前山新山门北部,建福宫北部为山门,山门北部为椿仙行道,椿仙行道起始于山门后,终点为祖师殿,山门北部为月城湖,月城湖东北部为玉清宫,玉清宫北部为圆明宫,圆明宫西南部为上清宫,可从月城湖附近乘坐步云廊索道上山往前往北部的上清宫。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的半坡上,距峰顶老君阁约500米,张大千旧居坐落于此,可参观下张大千书画展。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老霄顶绝顶,上清宫西南部,以徐悲鸿在青城的遗作《紫气东来》为蓝本建造,可以俯瞰青城山全景。天师洞位于老君阁南部,其东南部为天然图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