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正街

清清

<p class="ql-block">图/文:清清</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43535</p> <p class="ql-block">青山正街,藏在武汉青山古镇的腹地,像一本被时光压得微微泛黄的老相册。它曾是明清年间的集市要道,后来随着武钢的轰鸣声拔地而起,成了工人们下班后踩着石板路回家的烟火长廊。如今,它被重新唤醒——没有大拆大建,而是以“修旧如旧”的温柔笔触,把锈迹斑斑的高炉、清代的石板路、60年代的街景,一并织进了一幅新旧交织的画卷。这里不再是单纯的怀旧标本,而是一处会呼吸的工业遗产剧场,</p> <p class="ql-block">十月的风带着点凉意,却吹不散我们这群摄影人的热情。光大数码影像的旗子一展开,整条街仿佛也亮了几分。大家笑着把横幅举过头顶,镜头对准彼此,快门声还没响起,故事就已经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被雨水打湿后泛着微光,映出红瓦粉墙的倒影。一栋老屋檐角翘起,像在悄悄诉说从前。</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一座高炉静静立在树影里。顶上一个巨大的“正”字,红得沉稳,底下写着“青山正街”四个字,金属楼梯盘旋而上,像是通向某个被遗忘的工业梦境。天色阴沉,反而衬得这座小高炉有种静谧的庄严。</p> <p class="ql-block">走不多远,几根锈红色的金属管道嵌在斑驳的红砖墙上,像是从墙里长出来的。旁边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灰水泥地和一道浅浅的排水沟。可就是这粗粝的质感,让人一眼就认出:这是钢铁的年轮,是这片土地的胎记。</p> <p class="ql-block">一面灰墙上,“青山”两个大字赫然入目。黑白线条勾勒出山峦、屋舍与树木,简洁却有力量。没有多余的色彩,却让人站定良久——仿佛那不只是画,而是这片土地的灵魂自白。</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粉红与红色的建筑挨着,像被调色盘轻轻抹过。石砖路干净平整,屋前绿植生机勃勃。抬头看,天是灰的,可墙上的装饰、招牌的色彩,都在悄悄点燃整条街的情绪。</p> <p class="ql-block">又是红砖墙,又是锈管。这次它们排成一列,嵌在墙上,像一组沉默的工业音符。没人说话,可你却仿佛听见了高炉冷却时的轻响,看见了工人们下班时的背影。</p> <p class="ql-block">一台黄色售报机立在路边,顶上写着“Photonews”,价格定格在9.9元。屏幕亮着,内容是今天的纪念特刊。我投币,按下“PUSH”,一张报纸滑出——像是从时光隧道里取回的一封信。</p> <p class="ql-block">白色云朵造型的装置悬在空中,上面一只红眼睛静静注视着来往的人。几盆绿植旁撑着白伞,螺旋楼梯在远处盘旋。这里不像街道,倒像一场流动的艺术展,每一步都踩在创意的节拍上。</p> <p class="ql-block">红墙上,“青山正街”四个字被涂成绿蓝相间,旁边橙色花盆里绿意盎然。招牌鲜艳得像一句口号,宣告着:这里不只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与未来。</p> <p class="ql-block">“供销社小卖部”几个字圆滚滚地挂在红砖墙上,像极了小时候的国营商店。红旗上写着“武汉首店”,窗明几净,绿植点缀。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玻璃柜台后“叮当”的找零声。</p> <p class="ql-block">庭院里石砖铺地,红砖房围成一圈。中央一棵绿树,花坛边摆着彩盆,一把红椅静静立着,像在等人坐下喝杯茶。这里安静得能听见风穿过树叶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很想你”“我 MISS YOU”——墙上的字像一封未寄出的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