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30日清晨,细雨如丝,寒风轻拂,我们在烟雨迷蒙中辞别“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车轮碾过湿漉漉的柏油路,雨刷在前窗划出节奏分明的弧线,窗外山色空濛,海风渐起,仿佛已提前送来老龙头的呼吸。虽未登角山之巅,未至孟姜女庙前,然心早已随长城蜿蜒南下,奔向那龙首探海、吞吐沧溟的壮丽奇观——不登长城非好汉,未到老龙头,终究是心中难平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步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与习仲勋题写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八个大字,苍劲有力,字字如碑,镌刻着民族对长城的深情守望。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每一位行至老龙头的旅人发出的无声召唤。金秋时节,细雨中的墨迹更显庄重,仿佛一句句从岁月深处传来的誓言,激荡人心,唤醒血脉中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细雨蒙蒙,游客寥寥,我们沿着斑驳城垣缓步而行,秋风掠过耳畔,咸腥的海味扑面而来,仿佛从远古战船上传来的号角余音。长城如巨龙盘踞于海天之间,脚下是被潮水千年打磨的黑色礁石,嶙峋错落,如刀锋直指沧波,诉说着岁月的刚毅与不屈。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搏之上,仿佛听见了时光深处的金戈铁马。</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澄海楼矗立于海天之间,飞檐翘角,宛若凌波仙阁。登楼远眺,烟雨迷蒙中,海天一色,长城如龙脊隐现于波涛之上。此处曾为戍边将士瞭敌守疆之地,今虽烽火不再,然凭栏而立,犹觉风云在袖,豪气顿生。那一刻,仿佛听见了戚家军的战鼓,回荡在渤海之滨,激荡着不灭的忠魂与壮志。</p> <p class="ql-block">晨光斜洒在老龙头下的礁石上,浪花撞击岩壁,碎成漫天白雾,如雪飞溅。那一刻,我仿佛发现了老龙头最震撼的角落——历史在这里不是刻板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痕迹。这片静谧的小众秘境,以海景之秀美,风浪之雕琢,在孤独中存续数百年,足够深邃,更显珍贵。秋雨未歇,却浇不灭心头的敬意,反将这份庄严洗得更加澄澈。</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长城,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南4公里渤海之滨,是明长城唯一一段延伸入海的长城段,属国家5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381年,由徐达选址、戚继光扩建,以入海石城、澄海楼等军事防御工程为核心,集山、海、关、城于一体,被誉为“天然的长城博物馆”。它不仅是军事奇迹,更是中华文明向海而立的精神象征,是金戈铁马与碧海蓝天交织的史诗,是民族脊梁伸向大海的庄严一吻。</p> <p class="ql-block">游览长城老龙头,深感其历史之厚重与风景之壮观。作为明长城的东部起点,它见证了无数风雨沧桑和英雄往事。站在其城墙上远眺,海天一色,波涛汹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在耳边回荡。景区内的建筑古朴典雅,细节之处尽显匠心独运。漫步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此外,老龙头的自然风光也令人陶醉,山海相依,美不胜收。不枉此行,愿了遗憾之梦。不错,我也喜欢老龙头,更敬它所承载的千秋气节。</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们参观了该景区的龙武营,营中古帐列阵,兵器陈列,仿佛再现昔日戍边将士操练备战之景。旌旗虽静,却似有鼓角争鸣;铠甲斑驳,仍可见忠勇之魂。此处不仅是军事生活的缩影,更是长城精神在人间烟火中的延续,让人在静默中感受那份守土卫疆的坚韧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吃饱了称一称,吃饱了称(撑)的,还是那么重……</p> <p class="ql-block">吃饱了称一称,吃饱了称(撑)的,还是那么轻……</p> <p class="ql-block">喝了摔碗酒,幸福跟你走</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长城“老龙头”风景区游览过程中随手拍摄的照片,愿与你共享这难忘而欢乐的时光。每一张影像,都是脚步与历史的对话,是秋雨中一次心灵的朝圣。金秋津门相聚,终以老龙头为句点,虽雨未停,却心已晴。此行虽起于欢聚,终归于壮怀,不登长城非好汉,未到老龙头,怎知中华气魄之雄浑?不枉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