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笨笨的猫<br> 美篇号:60870132 秋风起有落,瑟瑟让人抖。非假期出游,躲避拥堵,找一片宁静。2025年10月31日,周五,北京圆明园。车被人剐蹭,借修车的机会,有幸走进这座园中之园游览,虽曾经被英法联军等外国强盗蹂躏,但依旧是心中最美的皇家园林。风骤起,温陡降,银杏变金黄,河岸杨柳翠绿金黄。此时的圆明园,恰似一座大染缸,赤橙黄绿,五彩缤纷。断壁残垣成故地,今非昔比美园林。故国不堪回首,如今昂首垂立江头。 从博物馆进园,顺便参观马首,这个回归的兽首,让我们感觉到国家的强大,才能让我们昂头挺胸。高大的杨树、岸边的垂柳,在气温的作用下,渐渐的泛黄。或许是今年的气温适宜,叶未落即可见树叶泛金色。模糊的记忆中,往年温度或高或低,来不及等到柳叶变黄既已掉落。“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随着微风起舞的柳条,让人赶到阵阵凉意。或许再等几天,圆明园才更加摧残。 悠闲的走在湖边的甬路,山坡的黄栌已经红中透亮。白蜡却在秋风吹佛中,早早地落叶归根。同一个园林,柳叶却呈现不同的颜色,或许树木和人一样,耐寒程度不一致。“堤边杨柳舞秋风,篱下黄花发露丛。莫笑归来巾漉酒,风光不是义熙中。”抬眼望,白云朵朵,与来时的雾气重重形成鲜明对比。心境、意境皆佳,看着满园的秋意更浓,红花配绿叶、如今却是红叶、黄叶、翠绿,相映成辉,一场秋景入画境。 站在福海湖边,看着水中锦鲤悠闲、自在,游人喂食都不急着抢夺。那份姿态,让我十分羡慕,正想做一只鱼,畅快的湖中优哉游哉。“半亩清池古寺东,锦鳞濲水戏春风。”园中人不多,可以坐在椅子上静静的听鸟儿高歌。圆明园经过多年的修复,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虽然毁掉的建筑已经尘封在了历史记忆中,但植树造林,让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那一块块刻着红字的石碑,诉说着它的辉煌。 走上石桥,恰巧一艘游船经过。几句导游的讲解词让我心中为之一振。“圆明园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圆明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它的存在,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每一个参观圆明园的人,都会被它的美丽和历史厚重感所震撼。”望着对岸的树木,树影婆娑,秋色虽未波及,但韵味十足。走到高大的树木下,抬头仰望,如果全是几个人合抱的古树,或许那种厚重感更浓烈。 穿过西洋楼遗址,走进长春园黑天鹅观赏区,两只黑天鹅再水中秀着恩爱,一位游客紧邻着水边低头只顾拍照。我看着对面的红叶更觉美好。“ 迭嶂青云放晓晴,乍看红叶一枝横。徘徊体物难成句,几点玫瑰衬绿琼。”荷塘中的荷叶已败落,岸边的红叶吸引着朝阳大妈风情万种。站在河岸边,放眼望,层林尽染,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枫叶的颜色层层叠叠,调和成秋日明艳靓丽的色彩,水红大红、深红、绯红每一种颜色都让人心醉神迷…… 再次走过银杏大道,彼时忙碌的学生不知去向。只留几个悠闲的拍着银杏叶。尚未全部金黄的银杏叶,缺少一点秋意,却有点万般柔情。“晚趁凉飔上小楼,忽看梧叶始惊秋。”绕福海走进舍卫城,坐石临流东北,水木明瑟东面,是园中专门开辟的一座小城镇,仿照古印度桥萨罗国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种佛像和收藏佛经的地方。看着那段城墙,依旧透着一股沧桑,几颗孤零零的大树,守护着这段尘封的历史。 沿着幽静的甬路,我走近那段坦坦荡荡观赏点。再也看不到曾经的建筑,全部地点都是一堆石头的乱象,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侵略固然可恨,其实民国时期的土匪恶霸等人,蚕食破败的圆明园,才导致太多的遗迹丢失。“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沉浸在花香鸟鸣里感受宁静禅宗,沐浴着松风月色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一处景致,都有一种意境,如果不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真希望可以静下心,认真的在书中品味圆明园的那一段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