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读书笔记(1354)·《爱卿传》

三万

1354、《爱卿传》<br> 中国古典小说读书笔记(1354)·《爱卿传》 <br> 题解:《爱卿传》,明代文言传奇小说,瞿佑撰。出自《剪灯新话》卷一。<br> 瞿佑生平事迹参见《中国古典小说读书笔记(1348)·<剪灯新话>》。<br> 《爱卿传》原文:<br> 罗爱爱,嘉兴名娼也,色貌才艺,独步一时。而又性识通敏,工于侍词,以是人皆敬而慕之,称为爱卿。佳篇丽什,传播人口。风流之士,咸修饰以求狎,懵学之辈,自视缺然。郡中名士,尝以季夏望日,会于鸳湖凌虚阁避暑,玩月赋诗。爱卿先成四首,座间皆搁笔。<br> 同郡有赵氏子者,第六,亦簪缨族,父亡母存,家赀巨万,慕其才色,纳礼聘焉。爱卿入门,妇道甚修,家法甚饬,择言而发,非礼不行。赵子嬖而重之。未久,赵子有父党为吏部尚书,以书自大都召之,许授以江南一宫。赵子欲往,则恐贻母妻之忧,不往。则又失功名之会,踌躇未决。爱卿谓之曰:“妾闻男子生而桑弧蓬矢以射四方,丈夫壮而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岂可以恩情之笃,而误功名之期乎?君母在堂,温凊之奉,甘旨之供,妾任其责有余矣。但年高多病,而君有万里之行,昔人所渭事主之日多,报亲之日少,君宜常以此为念。望太行之孤云,抚西山之颓日,不可不早归耳。”赵子遂卜日为京都之行,置酒酌别于中堂。酒三行,爱卿请赵子捧觞为太大人寿,自制《齐天乐》一阕,歌以侑之。<br> 歌罢,坐中皆垂泪。赵子乘醉,解缆而行。至都,则尚书以病免,无所投托,迁延旅邸,久不能归。太夫人以忆子之故,感病沉重,伏枕在床。爱卿事之甚谨,汤药必亲尝,饘粥必亲煮。求神礼佛,以逭其灾;虚辞诡说,以宽其意。缠绵半载,因遂不起。临终,呼爱卿而告之曰:“吾子以功名之故,远赴皇都,遂绝昔耗。吾又下幸罹疾,新妇事我至矣!今而命殂,无以相报。但愿吾子早归,新妇异日有子有孙,皆如新妇之孝敬。苍天有知,必不相负!”言讫而殁。爱卿哀毁如礼,亲造棺椁。葬于白苎村。既葬,旦夕哭临灵几前,悲伤过度,为之瘦痟。<br> 至正十六年,张士诚陷平江,十七年,达丞相檄苗军师杨完者为江浙参政,拒之于嘉兴。不戢军士。大掠居民。赵子之居,为刘万户者所据,见爱卿之姿色,欲逼纳之。爱卿以甘言给之,沐浴入閤,以罗巾自缢而死。万户奔救之,已无及矣。乃以绣褥裹尸,瘗于后圃银杏树下。未几,张氏通款,浙省杨参政为所害,麾下皆星散。赵子始间关海道,由太仓登岸,径回嘉兴,则城郭人民皆非旧矣。投其故宅,荒废无人居,但见鼠窜于梁,鸮鸣于树,苍苔碧草,掩映阶庭而已。求其母妻,不知去向,惟中堂岿然独存,乃洒扫而息焉。明日,行出东门外,至红桥倒,遇旧使老苍头于道,呼而问之,备述其详:则老母辞堂,生妻去世矣。遂引赵子至白苎村其母葬处,指松柏而告之曰:“此皆六娘子之所种植也。”指茔垅而告之曰:“此皆六娘子之所经理也。太夫人以郎君不归,感念成疾,娘子奉之至矣,下幸而死,卜葬于此。娘子身被衰麻,手扶棺榇,亲自负土,号哭墓下。葬之三月,而苗军入城,宅舍被占。有刘万户者,欲以非礼犯之,娘子不从,即遂缢死,就于后圃瘗之矣。”赵子大伤感,即至银杏村下发视之,颜貌如生,肌肤不改。赵子抚尸大恸,绝而复苏。乃沐以香汤,被以华服,买棺附葬于母坟之侧,哭之曰:“娘子平日聪明才慧,流辈不及。今虽死矣,岂可混同凡人,使绝音晌。九原有知,愿赐一见。虽显晦殊途,人皆忌惮,而恩情切至,实所不疑。”于是出则祷于墓下,归则哭于圃中。<br> 每歌一句,则悲啼数声,凄惶怨咽,殆不成腔。赵子延之入室,谢其奉母之孝,莹墓之劳,杀身之节,感愧不已。乃收泪而自叙曰:“妾本倡流,素非良族。山鸡野骛,家莫能驯;路柳墙花。人皆可折。惟知倚门而献笑,岂解举案以齐眉。令色巧言,迎新送旧。东家食而酉家宿。久习遗凤;张郎妇而李郎妻,本无定性。幸蒙君子,求为室家,即便弃其旧染之污,革其前事之失。赵子曰:“然则,君何以犹堕鬼趣?”对曰:“妾之死也,冥司以妾贞烈,即令往无锡宋家。托为男子。妾以与君情缘之重,必欲俟君一见,以叙怀抱,故迟之岁月耳。今既见君矣,明日即往降生也。君如不弃旧情,可往彼家见访,当以一笑为验。”遂与赵子入室欢会,款若平生。鸡鸣而起,下阶敛步,复回顾拭泪云:“赵郎珍重,从此永别矣!”因哽咽伫立。夭色渐明,欻然而逝,不复有睹。但空室俏然,寒灯半灭而己。赵子起而促装,径赴无锡,寻宋氏之居而叩焉,则果得一男子,怀妊二十月矣。然自降生之后,至今哭不辍声。赵子具述其事,愿请见之,果一笑而哭止,其家遂名之曰罗生。赵子求为亲属,自此往来馈遗,音问不绝云。<br> 鉴赏:《爱卿传》是《剪灯新话》中艺术成就最大的篇章之一,讲述了一个因军阀逼纳而造成悲剧的爱情故事。小说中女主人公爱卿原是才貌双全的嘉兴名妓,后为同郡赵氏纳聘,全家过着幸福恩爱的生活。然而,不料战乱祸起,爱卿被军阀刘万户逼纳,爱卿不从凄然殉身。故事虽简单,但女主人公的形象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爱卿之所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原因无非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出众的"才貌",文中说的是"色貌才艺,独步一时"。二是其对封建"礼"的谨慎恪守。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才有貌,贤淑、能干的封建女性形象,也正因为此形象的出现,才使《爱卿传》有了存在的价值。下面将就《爱卿传》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进行具体的分析。<br> 首先,我们来谈谈关于爱卿的"才"和"貌"。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半都是才貌俱佳之人。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男子对女子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男子心目中的完美女子一定是既要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美,又要有超然卓群的才华。否则,女人便不会成其为心目中的完美女人。《红楼梦》中美女如云,曹雪芹在写作时就赋予每个女孩子以如花似玉的美貌,一是为了突出"女儿国"中的宝玉,通过女性化的贾宝玉来憎恶男子,来彻底地否定男权;二是为了呼应作者的写作主题:美,是怎样被残酷的封建社会所扼杀的,从而达到对封建社会的无情鞭答。《金瓶梅》虽是通过一个市井之家的成败来写封建社会的肮脏、丑恶、腐朽,但是,作者还是赋予了三个女主角以美妙绝伦的外貌。当然,《金瓶梅》的作者也正是通过潘金莲、李瓶儿,庞玉梅三个女人对几千年的夫权制度进行了严正的拷问。<br> 那么《爱卿传》中的女主角又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呢?爱卿在小说中不仅是个才貌俱佳的美女,而且是个出自娼门的美女,作者用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来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其寓意是很深刻的。其一,是故事情节发展之需要。因为其身份特殊,所以美貌是其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只有具备了美貌,才有可能被赵六纳礼聘之。《诗经》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么从这一点来说,爱卿只有具备了平常娼门之女所不具备的条件,才会被贵为"簪缨族","家赀巨万"的赵六所相中,那么故事也才会有下文。可以这么说,只有有了爱卿出众的才貌,才会有后面的故事情节。所以,作者在这里安排这么一个女性形象,实际上也是在为后文打下伏笔。其二,将一个绝世美女置于兵荒马乱的乱世之中。元末明初,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中人民颠沛流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普通人家在那样的环境下是得不到安宁的,爱卿亦如此。<br> 综合起来看,无论是《红楼梦》中的如云美女,还是《金瓶梅》美女,亦或是《爱卿传》中这个才貌俱佳的爱卿,她们似乎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再来看看《爱卿传》中的爱卿,既然沦为娼门,那么出身本来就很不幸了。沦落娼门,不幸则不幸吧,好不容易嫁了个好夫君却又遭逢战乱,导致家破人亡,夫离母亡,空欢喜一场。这一切的一切,这一批又一批的女性,在封建社会的严酷压制下都落了个不幸的下场。归根结底,是时代造成了这些女性的悲剧,而这些女性的悲剧又反映了时代的可悲。<br> 爱卿对"礼"的谨慎恪守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一是从良以后的"妇道甚修,家法甚饬,择言而发";二是对婆婆的"温、踔、奉"、"甘脂之供",即对婆婆的"孝";三是对丈夫的忠贞。可以说爱卿在这篇小说中既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形象,又是一个完美的女性形象。我们首先来看爱卿的"妇道甚修",在中国封建社会男子和女子的分工是不同的,男主外女主内,从而又衍生出妇女的"三从四德"的观念,"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是封建社会对妇女人身的束缚,中国的妇女只要嫁入夫门,一切都要遵从夫家之规定:上要孝敬父母,下要照顾儿女,还要服侍好自己的丈夫。作为妓女的爱卿,从良以后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br> 再来看看她对婆婆的"孝"。孝道理论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孝行则是孝道的基本内容。《礼记》中就对孝行就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养"、"敬"、"谏"、"继志"、"全身"等一系列内容,使得孝道理论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孝践之于行无非是两方面,一是对在生父母的孝,二是对去世父母的孝。对在生父母的孝就表现在物质上供养父母,精神上敬爱父母。爱卿在丈夫远离家乡后就一人担负起供养婆婆的重任,尤其是在婆婆病重之时,服侍:"汤药必亲尝,粥必亲煮。"在婆婆病危之时,为了减轻婆婆的心里压力,她则"求神礼佛,以追其灾;虚辞诡说,以宽其意"。对婆婆的照顾确是无微不至。在婆婆去世以后,爱卿是"哀毁如礼,亲造棺椁","旦夕哭临灵几前,悲伤过度,为之瘦损",可见爱卿对婆婆可是极尽孝道之心,从而也尽到了她为人妻的义务。<br> 第三是写她对丈夫的"忠"。在古代的夫权制度下,妇女一旦嫁入男方,那么她的所有一切都必须跟着自己的丈夫转,女人在那个时候是没有自我可言的。夫在从夫,夫死从子,女子自从嫁给丈夫就一定要从一而终。爱卿面对刘万户的"逼纳"不屈不挠,为了保住自己的清白,最后"以罗巾自缢而死",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试想下,一个出身娼门的女子,何至于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而不动摇?何至于在那乱世之中不求得一席安身之地?那么我想,除了受到当时传统思想的影响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则是作者要表达在那乱世之中也有这样刚烈、不屈不挠的贞烈女子!赞扬了当时女性对社会压迫的反抗,以及对社会黑暗的控诉。<br> 总的说来爱卿在以夫权为主导的封建社会的环境下,应该算是一个符合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优秀女性。她才貌双全,她遵守着那个社会对女性的所有规范制度,她履行着她作为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女性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她与丈夫"伉俪情深",她持家有道,她孝敬婆婆……可是,作者却又偏偏安排了这样一个令人悲伤惋惜的结局:夫离母亡,逼纳自缢。结合起来想想,作者在《爱卿传》中安排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是否有着某种深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又要回到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了。大背景是中国几千年不变的封建制度下的封建社会,小背景是元末明初朝代更迭带来的社会动荡,人民苦不堪言。生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的爱卿会有什么好的生活结局吗?暂且不说《金瓶梅》中受黑恶势力庇护的潘金莲最后的不幸结局,就是在贾府那样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呼风唤雨的封建贵族家庭中的林黛玉也逃脱不了这个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迫害,更何况这个只是一般家庭的爱卿姑娘!很明显,作者不仅是在抒写一个才貌双全的娼门女子一生的不幸遭遇,更是在用这个女子的不幸遭遇来控诉社会的黑暗与无情!<br> 诗评:嘉兴名娼罗爱爱,色貌才艺独一时。<div> 性识通敏工诗词,人皆敬爱而慕之。<br> 富家赵六纳聘娶,伉俪情深守女礼。</div><div> 丈夫京都求仕进,持家奉姑恪尽职。<br> 突逢战乱遭横祸,军阀见色起歹意。</div><div> 温言沐浴却自缢,赵六还家成废墟。<br> 无锡宋家托生男,一笑止哭结亲戚。</div><div> 爱情悲剧来控诉,社会黑暗似地狱。<br> 2025年11月11日记<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