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p><p class="ql-block">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脉东麓,距城20公里,占地160公顷,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园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园。香山公园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1956年开辟为人民公园,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北京十大公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 香山公园文物古迹丰富珍贵,亭台楼阁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间。这里有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这里有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的寺院“碧云寺”;这里有国内仅存的木质贴金“五百罗汉堂”;这里有迎接六世班禅的行宫“宗镜大昭之庙”;这里有颇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见心斋”;这里有世纪伟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北平最早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双清别墅;这里有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灵柩暂厝地--碧云寺金刚宝座塔。</p> <p class="ql-block"> 香山公园地势崛峻,峰峦叠翠,泉沛林茂。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公园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鸟啼虫鸣,松鼠嬉闹于沟壑林间。这里春日繁花似锦、夏时凉爽宜人、冬来银妆素裹。尤其是深秋时节,10万株黄栌如火如荼,气势磅礴,曾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香山公园沿途风景</p> <p class="ql-block">【重翠崦】</p><p class="ql-block"> 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有配殿三间,方亭一座,院东侧有寿康泉及龙王庙。乾隆皇帝以此处“岚青树碧,烟浮翠重”命名。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改建私人别墅,院内格局保持基本同清时期,2015年香山公园按原貌修复,再现盛景。</p> <p class="ql-block">重翠崦外观(内部暂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重翠崦院墙</p> <p class="ql-block">【梯云山馆】</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名洁素履,嘉庆年间改建,并赐题“梯云山馆”匾。清实录记载:道光三年(1823年)于梯云山馆侍皇太后(钮钴禄氏)用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奉慈禧太后幸宜静园梯云山馆侍晚膳。</p><p class="ql-block"> 1860年梯云山馆未遭兵燹,民国二年(1913年)张季直(张謇)改建为私人别墅。</p> <p class="ql-block">来到半山腰第一座牌坊:丹梯</p> <p class="ql-block">游客围坐在半山腰一棵松树下</p> <p class="ql-block">又来到半山腰第二座牌坊:香圃</p> <p class="ql-block">【香雾窟】</p><p class="ql-block"> 香雾窟又称静室,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为乾隆皇帝营建仙境香山的核心景观。其名源于元代樵隐悟逸禅师语录中“蜕骨龙眠香雾窟〞之句,意为龙脱胎换骨之地。</p> <p class="ql-block"> 院前香圃/琪林牌坊,意为奇花瑞草芳香四溢香雾弥漫,山上生长的是仙境中的玉树,东北南三面牌坊:虹梁/月境,翠壑/丹梯,环绮/攒萝,分别代表“虹梁步接于紫云”、攀登翠壑到山顶再踏上彩色云梯和攀爬通天藤萝三种不同修为到达仙境香山的途径。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存残垣断壁 ,2003年7月修复。</p> <p class="ql-block">【青砖台阶】</p><p class="ql-block"> 香雾窟景区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曾先后于1860年、1900年被帝国主义侵略者焚掠。青砖台阶是该景区历劫仅存的遗物。2002年复建时依旧保留。</p> <p class="ql-block">走上台阶,前往“游目天表”(殿)</p> <p class="ql-block">走上台阶,前往“游目天表”(殿)</p> <p class="ql-block">【 游目天表 [殿] 】</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殿宽七楹,外檐“游目天表”匾为嘉庆皇帝御笔,内额“香雾窟”及“静室”匾对为乾隆皇帝亲题。殿内陈设原有宝座、屏风、鸾翔宫扇、琴桌、包厢床及书格。此殿是乾隆、嘉庆、道光皇帝游山小憩之所,兼作办公、接见臣工之用。</p><p class="ql-block"> 此殿毁于1860年,2003年连原址上复建。</p><p class="ql-block">(下图:游目天表[殿]院门)</p> <p class="ql-block">游目天表(西配殿)</p> <p class="ql-block">游目天表(正殿)</p> <p class="ql-block">游目天表(东配殿)</p> <p class="ql-block">走上台阶,前往正殿</p> <p class="ql-block">在游目天表(正殿)台阶上俯瞰院门</p> <p class="ql-block">沿青砖阶梯走下游目天表(正殿)</p> <p class="ql-block"> 游目天表(东配殿)墙上一幅仙鹤迎朝阳的精美图画</p> <p class="ql-block">游目天表院门外的黄叶</p> <p class="ql-block"> 穿过半山腰这第三座牌坊(环绮/攒萝),就是前往香山最高点香炉峰的山路。</p> <p class="ql-block"> 此地有一块《香山公园关于索道暂停运营的通告》牌,告知游客若要去香炉峰观赏红叶,只能靠自己的两条腿一步一步登山了。</p> <p class="ql-block">由此地上山全是台阶路</p> <p class="ql-block"> 路边指示牌标明:去往香炉峰还有1000米距离。虽然此时自己感觉腿力还行,但膝盖好像有点难受。算了,香炉峰还是留给年轻人去赏叶吧,我就知难而退了。</p> <p class="ql-block"> 返身往山下走,重新穿过半山腰的环绮/攒萝牌坊</p> <p class="ql-block"> 返身往山下走,重新穿过半山腰的香圃/琪林牌坊</p> <p class="ql-block"> 返身往山下走,重新穿过半山腰的翠壑/丹梯牌坊</p> <p class="ql-block">走在下山的平缓山路上</p> <p class="ql-block"> 此处有人在山路边拍照,透过遮挡的松树,依稀能看到山顶香炉峰一片红枫林。</p> <p class="ql-block"> 香山赏红叶的最佳观景地在香炉峰,当地人称这地方为“鬼见愁”,意思是能登上香炉峰的人,身体好得连鬼见到你都发愁。</p> <p class="ql-block">来到重翠崦门前的寿康泉</p> <p class="ql-block"> 住在重翠崦,喝着寿康泉,过去那是皇上才能享受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走在下山的平缓山路上</p> <p class="ql-block">【老松林】</p><p class="ql-block"> 老松林位于中路问松轩茶社上行50米路南,是山下彩叶树集中区,地势较低,无需费力登山,便能轻松赏秋!这里的主要观赏树种为黄栌、银杏、血皮槭。</p> <p class="ql-block"> 这里既有香山标志性的红叶树种——黄栌,其中数株树龄长、长势好,变色期格外艳丽,还有银杏、铁皮槭相互塔配,美景如画,是近距离赏红,打卡必备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问松轩上方的老松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问松轩上方的老松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走在通往香山北边景区的山路上</p> <p class="ql-block">松林餐厅</p> <p class="ql-block">昭庙到了</p> <p class="ql-block">【宗镜大昭之庙】(班禅行宫)</p><p class="ql-block"> 昭庙是静宜园的别垣二景之一,昭庙全称宗镜大昭之庙。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七月。它是为了迎接班禅六世来京向乾隆皇帝祝贺七十大寿而建的,故世称之为班禅行宫。</p> <p class="ql-block"> 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宗镜大昭之庙开光。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于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二十日到香山静宜园,在其行宫内游览休息。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班禅额尔德尼由于身染痘症,系毒火太盛,于戌时圆寂西黄寺内。</p> <p class="ql-block"> 昭庙是一座藏汉混合式的大型喇嘛庙,是仿六世班禅所居住的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形制而兴建。昭庙与承德须弥福寿之庙是出于同一目的同时建于异地的姊妹建筑。</p> <p class="ql-block"> 1912年冬,马良等人利用昭庙在香山开办静宜女校。1920年,香山慈幼院落成后,熊希龄夫人朱其慧领衔在昭庙开办"红十字会"分会。1948年底,昭庙为中共中央秘书处利用。</p> <p class="ql-block">昭庙内部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昭庙内部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昭庙内部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昭庙内部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昭庙内部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走出昭庙</p> <p class="ql-block"> 走过这座平板石桥,前方就是“见心斋”景点。</p> <p class="ql-block">【见心斋】</p><p class="ql-block"> 见心斋是北京香山公园内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的江南风格园林,位于北门西侧,毗邻眼镜湖,是园内唯一的独立园中园,融合了江南园林特色与皇家文化遗存,2024年升级后新增文化展与茶饮休闲区。</p> <p class="ql-block">【见心斋的历史与命名】</p><p class="ql-block"> 见心斋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嘉庆时期重修并用于读书、赐宴及训诫臣属。见心斋得名于朱熹“开口见心”之语及嘉庆帝诗句“循环无已见天心”,象征君臣交心与忠鉴。</p> <p class="ql-block">【见心斋的建筑与布局】</p><p class="ql-block"> 呈环形庭院结构,分东西两区:</p><p class="ql-block"> ★东区:以半圆形水池为中心,环列回廊与水榭,池水清澈,锦鲤游弋。</p><p class="ql-block"> ★西区:地势较高,含正凝堂、畅风楼等建筑,借山势营造曲径通幽意境。</p><p class="ql-block"> 整体设计体现江南园林风格,粉墙漏窗、临水亭台,兼具“借景疗心”的东方智慧。</p> <p class="ql-block">见心斋景观</p> <p class="ql-block">见心斋景观</p> <p class="ql-block">见心斋景观</p> <p class="ql-block">走出见心斋</p> <p class="ql-block">来到香山公园北门边上的眼睛湖</p> <p class="ql-block">眼睛湖景观</p> <p class="ql-block">眼睛湖景观</p> <p class="ql-block">系列美篇《京津双城游》未完待续,敬请关注!</p><p class="ql-block">作者网名:老蝉说事</p><p class="ql-block">摄影时间:2025年11月8日</p><p class="ql-block">摄影地点:北京市香山公园</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华为手机</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108847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