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家

渔夫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十一月的上海,梧桐微黄,秋意正浓。此次复旦之行,不仅是一次校园漫步,更像是一场穿越时光的精神对话。在数学科学学院门前驻足,仰望那块庄重的标牌,仿佛听见了无数学者沉稳的脚步声回荡在学术长廊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接见苏步青先生。苏先生出身温州、留学日本、在浙大开始教学研究,后来在复旦培养大批中国数学人才,还出任复旦校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建功先生的肖像静静悬挂于墙,他目光深邃,镜片后透出严谨与执着。作为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者之一,他曾执教浙大、复旦,将毕生献给函数论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竺可桢先生也是浙江人,浙大至今在出名的校长。而竺先生的题词“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如钟声敲击心扉。这位气象学与地理学巨擘,一生践行科学报国,其言其行,皆为师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一场虚拟却庄严的国家奖励大会影像中,仿佛亲历了2010年那个荣耀时刻——胡锦涛同志为谷超豪先生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两位身影在国徽下握手,鲜花与文件整齐摆放,那一刻,是对知识最崇高的礼赞。谷先生亦是复旦人,他的成就,正是这所学府绵延不绝的科学薪火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一块标牌到一幅画像,从一句箴言到一场盛典,每一步都踏在思想的厚土之上。这里没有喧嚣的游客,只有沉默的墙壁诉说着不朽的追求。不是来参观一所大学,而是来聆听一群人的灵魂低语——他们用一生诠释:真正的荣耀,不在掌声,而在服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