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回味反刍</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88年9月7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宋伟整理的侦察大队大事记(477)</b></div><div><br></div><div><br>《青年佳作》的20篇短篇小说又快读完了。从8月31日到9月7日,8天时间,每天平均2篇多,看似不快,但细细一算还是比较快的。这8天中有时候我仅读了1篇,有时甚至1篇未读。因此,有时1天读了3、4篇。照这个速度,照现在这个读法,我总感到有不过瘾之处,且有一种失落感。说清楚一些,读完以后一扔,意思能明白,记住,可人家的写作手法、风格、形式以及文字方面的东西呢?</div><div><br>要想有所收获,就一定不能图痛快,必须把读过的文章进行回味反刍。现在和过去,我觉得有些好的文章,读时感觉不错,读罢就扔一边了,没有去回味反刍,没有赖着性子再读。</div><div><br>因此,毫不客气地讲,读了不少,收效很小,对于自己写作没有多大进步和提高。有时想到这一点,却没有去付诸行动,没有去回味反刍,的确有跑马观花的味道。不可取!</div><div><br>今后,我拟定:如自己认为不错,或者是获奖的作品,名篇,读了一遍,在条件和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必须再精读、细读,细细琢磨、品味,分析长处和好的地方,以备自己写作之用,从而达到读书的最佳目的,较快较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div><div><br>当然,要做到这样,可以说是很难的,不容易的。但我有信心,因为爱好写作,会给予我无穷的动力和能量。</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即将授衔</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88年9月8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宋伟整理的侦察大队大事记(478)</b></div><div><br></div><div><br>这是我当兵前和当兵后都未意料到的幸事。当兵5年时,部队开始实行军衔制,改换新式服装,今天终于得到准确消息。虽然我们在老山前线,但同内地部队一样,10月1日正式授衔,换装。</div><div><br>短短5年的军旅生涯,经历的重大变革还是不少的。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部队进行精简整编和换装;1988年又参加对越防御侦察作战和赶上实行军衔制,再次改换军装。</div><div><br></div><div>可以说,有的老干部当了几十年兵,到头来或是改了文职,或是离休,或是转业,却恰恰没有赶上军衔制,被授予军衔。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以及军旅生涯的一大憾事。而我呢?当5年兵就赶上了实行军衔制,是足够幸运和高兴的了。</div><div><br>我可能将被授予上士军衔,这是对我服役5年的承认和奖赏。至于授衔于我今后有什么益处,就目前的处境来讲,是预料不到的,我也不想去预料本身就很难预料的人生命运。没有必要,我不想操这个闲心。</div><div><br>知足吧,我不需要什么了。入党、军衔、5年的经历和锻炼,特别是有幸参加了对越防御侦察作战,已经可以“炫耀”一阵了,在同龄人中也算是佼佼者了。知足心常乐,无求品自高。</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没钱不借</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88年9月9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宋伟整理的侦察大队大事记(479)</b></div><div><br></div><div><br>肚里仅有的一点油水,被每天有盐无味的咸菜似的炒菜早已刮得一干二净,再加上每顿都是那种东北人说的线米(生长期相对于东北大米短很多的南方大米),半生不熟,吃起来实在是倒味口。这些不得不使我想下馆子,想吃肉,哪怕是肥肉,因此也就想喝酒。用我们泸州话说就是:人常常流清口水,潮垮垮的。</div><div><br>古语云:醉里乾坤大,醒时日月长。我在上次的醉酒中体验到了。当然自不必说其间的人生体验,由此而想到的消费问题,也就足以探讨一阵。</div><div><br>我的原则是:有钱就花,没钱不借,好日子过,苦日子熬。钱这玩艺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所谓,多了不要,少了不行。所以,表现在吃喝上,我是一个豪放的开放型的吃客。尽量满足自己的这张嘴,绝不和它过意不去。</div><div><br>日子真快,一迷糊,一觉就到大天光,又是一天。嘴里痛快,肚里得劲,心情舒畅,别人欢喜,何乐而不为?!</div> <p class="ql-block">令人垂涎的香菇炖鸡。</p> <p class="ql-block">令人垂涎的香菇炖鸡。</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战地“鸡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88年9月10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宋伟整理的侦察大队大事记(480)</b></div><div><br></div><div><br>2班副班长陈盛华是四川省丰都县(现属于重庆市)老乡,到侦察连认识后,交往渐渐加深。</div><div><br>下午当我正构思一篇征文而苦苦思索时,他笑着问我:“哎,你吃不吃鸡?我们买鸡吃啊?!”我没有回答他,全当他开玩笑,随口一说而已,便拉倒。</div><div><br>晚饭后我在填写军衔报告登记表,他扒开窗户对我说:“你出来一下,我有点事给你说!”</div><div><br>我出去后,他问我:“吃鸡不?”我回答:“怎么不吃?等一会儿我填完表,咱俩去整1个!”</div><div><br>哪知,此时2个鸡已经快熟了。原来,今天上午炊事班的郭洪林(四川合江人)、驾驶班的陈武真(重庆石柱人)、曹参谋、陈盛华,他们一起玩扑克,结果陈盛华输了15块钱,他们便将此钱去买了2个鸡,准备吃一顿鸡宴。</div><div><br>真是好口福,我去得正是时候。鸡马上就出锅,鲜得叫人发馋的鸡汤,肥得让人流口水的鸡肉,简直使我们倾倒了。已经好长时间没这样吃一顿过瘾的鸡肉了!</div><div><br>开始干,队副和刘胜吉,以及我们4人,1瓶五加白,2个鸡,简单实惠的一顿老乡鸡宴。</div><div><br>吃得满意不?从每人“嗝嗝”的饱嗝声,和满嘴流油的嘴上,以及红光满面,神采飞扬的脸色上可以看出:这一顿战地鸡宴既实惠又过瘾,不可多得啊!</div><div><br>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如此人间乐趣,在情趣浓郁的老乡间进行,使本来就有几分浪漫的鸡宴,更增添了老乡的色彩。啊,单调的老山前线生活,因这次战地鸡宴平添了许多乐趣和新内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