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5.9.20日,我们一行二十人踏上了前往兴国寺与京襄城的秋日之旅。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温柔地洒在肩头,仿佛为这次寻古访幽的旅程镀上了一层金边。刚到兴国寺前,大家就被那棵天然拱形的老树吸引住了——树干弯曲如门,绿叶繁茂似盖,像是大地伸出的臂弯,欢迎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访客。我们在树下合影,笑声在林间回荡,那一刻,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走进寺院,一座飞檐翘角的古建静静伫立在眼前,红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映着蓝天格外醒目。虽非香火鼎盛之地,却自有其庄重与宁静。我们站在山门前留影,背景是古朴的砖墙与苍劲的松柏,仿佛一帧被时光定格的画面。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穿过屋檐时低语般的声响,让人不自觉地放轻了呼吸。</p> <p class="ql-block">兴国寺不大,坐北朝南,仅存大殿与山门。据闻始建于唐咸亨二年,千年的风雨洗去了繁华,却留下了一份沉静。大殿面阔五间,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廊立柱粗壮,檐下彩绘依稀可见仙鹤与花卉的图案,虽已斑驳,却仍透出昔日的风雅。我站在殿前石阶上,仿佛听见了唐代僧人诵经的声音,悠悠地从岁月深处传来。</p> <p class="ql-block">离开兴国寺,我们驱车前往京襄城遗址。这片土地,曾是郑国的政治中心,始于公元前772年,郑桓公“寄孥”于此,后郑武公建都,掌控十邑,风云际会。如今,它已化身为一座生态园,历史与自然在此和解。走在石板小径上,两旁绿树成荫,阳光透过叶隙洒落,脚下光影斑驳,如同踩着时光的碎片前行。</p> <p class="ql-block">京襄城现存西城墙北段与东城墙南段,夯土墙体绵延千余米,虽无高台楼阁,却自有其苍茫气势。抚摸着粗糙的土墙,指尖传来的是两千七百年的温度。这里没有恢弘的重建,只有原生态的守护——正如那块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在绿树环抱中默默伫立,不张扬,却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小路继续前行,两旁是整齐的灌木与展示牌,游客们或漫步、或驻足阅读,撑伞的、背包的,各自享受着这份宁静。一位老人坐在凉亭长椅上闭目养神,不远处的孩子在草地上奔跑,笑声清脆。现代生活的节奏在这里被悄然调慢,仿佛这座古城仍在以它的方式,庇护着人们的片刻安宁。</p> <p class="ql-block">园区内设有文化长廊,一块块展牌娓娓讲述着“郑伯克段于鄢”“黄泉见母”等典故。站在“郑庄公”石碑前,读着他权谋与孝道交织的一生,不禁感慨:历史从不遥远,它就藏在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之间。几位同伴轻声讨论着列子的思想,有人笑说:“原来‘御风而行’的列子,也和我们脚下这片土有关。”</p> <p class="ql-block">最让人惊喜的是那片粉黛乱子草。秋阳下,整片草地如霞般铺展,粉紫色的穗子随风轻摇,像是大地写给秋天的情书。有人忍不住走进草丛拍照,背影融进这片温柔的色彩里,宛如画中人。我也停下脚步,静静看着——原来历史并不总是沉重的,它也可以如此轻盈而美丽。</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草地上休息,有人拿出水壶,有人轻声哼起歌。远处的古城墙静静守望,近处的花海随风起伏。这一刻,过去与现在不再割裂,而是在阳光下悄然交融。我想起“天下郑氏出荥阳”的说法,这片土地承载的不仅是城址,更是一种绵延至今的文化认同。</p> <p class="ql-block">城名“京”源自春秋郑国京城,“襄”字来历存两说:一为西汉京县转音,二因周襄王曾居此城。遗址内出土汉代空心砖及郑桓公庙石祭案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寺后不远处,一座五层石塔隐于林中,灰石砌就,每层开着圆窗,像一只只凝望历史的眼睛。阳光穿过树叶,在塔身上投下斑驳光影,静谧而肃穆。我们走近时,塔前已有几位游客驻足拍照,他们的身影与古塔、绿树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流动的画卷。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古迹”,不只是石头与木头的堆叠,更是代代人目光的交汇。</p> <p class="ql-block">现存遗址包括西城墙北段和东城墙南段,历经2700余年仍保存完整</p><p class="ql-block">。2009年建成京襄城遗址生态园,包含古城址、御路岗等历史景观,兼具文物保护与生态功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京城在荥阳县东南三十里,春秋郑邑。”即指此地。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封其弟叔段于京城,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因避“叔带之乱”居此城,后亦名襄城,清朝合“京”“襄”二字定名京襄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9年建成生态园,2023年纳入“诗意文化游”路线,京襄城正以新的姿态走入人们的生活。它不再是教科书里的冷冰冰词条,而是可触、可感、可漫步其间的鲜活存在。我们这一行人,不过是万千访客中的小小一拨,但我们的脚步,也成了它今日故事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归途中,夕阳已染红天际。回望那片静卧于田野间的古城遗址,心中竟生出几分不舍。这一日,我们走过寺庙的檐角、古城的夯土、文化的长廊与粉红的花海,不只是游览,更像是一次与历史的温柔对话。兴国寺的钟声虽未响起,但心,已然被敲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