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6日,南昌市第十届老年文化艺术展演,器乐专场,二胡研修三班演出留影

春天

<p class="ql-block">  舞台上的红与金交相辉映,像秋日里最热烈的一抹晚霞。站在侧幕,望着那块写着“爱我英雄城 银龄启新篇”的屏幕,我心头一热,这不只是场演出,更像是一次无声的宣言——我们老了,但没停下;我们白了头,却仍怀抱琴弦与节拍。南昌市委宣传部和南昌市老干部局的名字静静列在下方,庄重而不张扬,而底端那几件乐器的剪影,仿佛在低语:音乐从不分年龄,只问真心。</p> <p class="ql-block">二胡研修三班演奏《女人花》、《草原之夜》小视频,钢琴伴奏曹俊老师,拍摄班主任老师易惠忠。</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汇报演出全体同学与曹俊老师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前排的女同学穿着红旗袍,像一排盛开的木槿,笑容藏不住眼角的细纹,却比年轻时更多了几分笃定。后排的男同学挺直腰板,白衬衫熨得一丝不苟,红领结打得齐整,像要赴一场人生最重要的约。我们站在这“南昌市老年大学欢迎您”的背景前,不是为了被看见,而是为了证明:我们还在学,还在练,还在为一场属于自己的登台认真准备。我们一共十九人,每个人的眼神里都有一束光,不灼人,却持久。</p> <p class="ql-block">  这是全体演出时男同学的合影,白衬衫、黑裤子、红领结,站得笔直如松。他们的手大多垂在身侧,掌心朝内,像是刚放下乐器,又像是随时准备再次举起指挥棒或琴弓。舞台的灯光打下来,照出他们鬓角的霜色,也照出那份藏不住的骄傲。这里没有明星,只有坚持了十年、二十年的普通市民学员,有退休教师、 工人、公务员,如今是老年大学的学员,是舞台上的演奏者。他们不说话,但站成一排时,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这是一场关于时间的展演,也是一次对“老去”的温柔反抗。我们拉弦并非为了惊艳谁,而是告诉自己:我还行,我还能,我依然在发光。银龄不是终点,是另一段旅程的启航。当琴声响起,那些皱纹里的故事,便随着音符轻轻飘起,落在每一个愿意倾听的耳畔。</p> <p class="ql-block">  八位女学员穿着鲜红的舞蹈衣裳,笑意盈盈地站在欢迎背景前,像八朵晚开的玫瑰。她们拉起二胡时,指尖流淌出的不只是曲调,还有半生的温柔与坚韧。有人曾是纺织女工,有人带大了儿孙才走进课堂,如今她们在《女人花》、《草原之夜》的那美好旋律中找回了青春的节奏。所谓“银龄启新篇”,不是告别过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重新出发。</p> <p class="ql-block">  台上的灯光渐亮,我们二胡研修三班的学员手持琴弓轻搭琴弦,台下掌声未落,第一个音符已如晨露般滴落。一曲《女人花》缓缓铺开,熟悉的旋律在十几把二胡的合奏中显得格外厚重。那一刻,音乐不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灵魂的低语。</p><p class="ql-block"> 演出结束时,掌声久久未息。我们站在一起鞠躬致谢,有人眼角泛光,有人悄悄抹了抹鼻子。没有人说得清这掌声是给技艺的,还是给这份不服老的勇气的。但我知道,在这座英雄城里,有一群人正用琴声告诉世界:年龄从不是终点,热爱才是。</p><p class="ql-block"> 这场器乐专场,不是一场简单的汇报演出,而是一次生命的回响。我们或许不再年轻,但当我们拉响二胡,那声音里,有风,有雨,有山河,也有从未熄灭的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