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古镇

西马桥

<b>柯桥</b>原为绍兴县,位于绍兴城区西北面,西邻杭州、东接宁波,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代,勾践立国称霸。秦行郡县,始置山阴县。南朝陈时,析为山阴、会稽两县,同城而治,直至清末。民国建元,撤府建县,合二为一,统名绍兴。1983年国务院批准实行市管县体制,市、县并设,同驻越城。2001年绍兴县遂新建县城,迁址柯桥。201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绍兴县,设立绍兴市柯桥区。 1982年,国务院公布绍兴市(县级,即绍兴县)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柯桥古镇是浙东古运河西兴运河沿线重镇,旧称笛里,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浙江首批18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古镇形成于东汉柯亭笛制作时期,唐代成为浙东运河商埠,南宋《嘉泰会稽志》记载其河埠集市盛况。在古镇内,与浙东古运河交汇的管墅直江,古时候称为柯水,柯水之上建有柯桥,柯桥古镇得名于桥,而桥又得名于水。 <b>柯桥古镇笛里广场</b> <b>柯亭桥</b> <b>季家台门(邃卢) </b>,清末民初时期典型绍兴老台门,原是富甲一方的季姓布商住宅,解放后曾是柯桥区政府所在地。 <b>绍兴王星记扇厂</b>,百年扇艺博物馆<div>王星记扇业起源于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的杭州,创始人王星斋,祖籍绍兴。他凭借世代相传的手艺,开设了王星斋扇庄,其精湛的泥金满斗式花扇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被选为宫廷贡品。<br></div> 西兴古运河东西横贯柯桥古镇 <b>历代名匾馆</b> <b>三桥四水</b><div>东西向的西兴古运河,人称官塘;南北向的管墅直江,古称柯水。两条河道交汇成十字形,宋代的柯桥、明代的融光桥、清代的永丰桥跨越河道,将两条水系划分为四个区域,形成了著名的三桥四水景观。运河把古镇分成上下岸,融光桥把古镇分成东西官塘,而柯桥和永丰桥又将南北的柯水沿岸分为上市头与下市头。周边纵横的河湖、轻盈的乌篷、简朴的民宅、连片的雨廊、幽深的弄堂、林立的街市,这些散发着历史文化味的古建筑,构成了一幅“完整版”的江南水乡胜景图。<br></div> <br><div><b>融光桥</b>,又称“柯桥大桥”,因不远处古有融光寺得名,南北走向跨西兴古运河,七折边单孔石拱桥,宋代始建,明代重修。桥全长23.70米,宽4.70米,高7.00米,孔净跨9.80米,桥南有21级石阶,桥北则为27级石阶,桥两边均置实体石质栏板,南北两桥台用条石错缝叠砌而成,桥拱券以七横六联并列分节砌筑而成。金刚墙上置有吸水兽头长系石,券顶嵌深雕盘龙图案龙门石三块,雕刻精美。南侧拱券下有较宽的石板纤道。</div> 融光桥上藤蔓悬挂,郁郁葱葱 融光桥东面为柯东桥 融光桥西面为西官塘上下岸,曾经沿街都是酒坊、米行、茶馆、肉铺等等,“一河两街”、“前店后坊”、“骑楼商业街”、“船埠头”,这些江南水乡的传统商业场景,在柯桥古镇中都有集中展现。 融光桥1987年7月被公布为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5月合并为“绍兴古桥群”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br> 2013年3月融光桥合并为“绍兴古桥群”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柯桥</b>,单孔石拱桥,东西跨柯水上,始建于宋代,和永丰桥相对而立,桥拱高大。 <b>永丰桥</b>,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东西向单孔马蹄形石拱桥。桥面长2.10米,宽2.80米,桥高3.90米,拱高3米,桥跨径4.50米。桥东置石台阶11级,桥西置石台阶19级。桥两旁置石栏板一副,间有望柱,栏高0.50米,宽0.18米。桥上有方头长系石2根,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栏板上阳刻楷体“永丰桥”。西北侧的桥墩石块上“清同治二年清和月吉立”等字样依稀可辨。 永丰桥和柯桥东西跨柯水,隔西兴古运河南北对视 下市头直街 西官塘下岸 水龙局雕塑 古镇最西端西兴古运河上两座平行桥,育才路上的通衢桥和三眼石桥旗开桥。 古运河往西至钱清、西兴 古运河往东至绍兴城区迎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