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喜欢现代建筑的朋友,相信都听说过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1887-1965):他是法国瑞士乃至全球最具盛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功能主义建筑鼻祖,极简主义和纯粹主义建筑美学先驱,也是人体黄金分割建筑应用概念《模度》(Modulor) 的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作为“现代建筑旗手”,他提倡建筑的全面革新,和走平民化、工业化、功能化发展道路,并提倡相应的新建筑美学:对学院派而言骇人听闻的 “机器美学”就来自他“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个说法。</p> <p class="ql-block">可见勒·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同时也是个多才多艺的作家和画家。他在世界各地的17处建筑(其中法国有10处),于2016年被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以建筑群入选的特例!</p> <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里面有朗香教堂(Chapelle Notre Dame du Haut)与神对话的宗教建筑,也有马赛公寓(Unité d'Habitation)这样为集体服务的乌托邦式公共住宅,还有佩萨克世界最早为产业工人配套的弗吕日城现代住宅区(Cité Frugès),让我们下面一起探访拉罗什之家(La Maison La Roche),一个世纪前充满现代理念的纯粹主义风格私人豪宅。</p> <p class="ql-block">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原名是夏尔-爱德华·雅纳雷(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 )。他于1917年离开家乡瑞士拉绍德封前往巴黎定居,1920 年 起 他 开 始 使 用“勒·柯布西耶”这一笔名(Le Corbusier取名的灵感来自他的比利时远亲名字Lecorbésier)!</p> <p class="ql-block">1923年,这位年仅三十六岁的建筑师接受了建造拉罗什和雅纳雷别墅的委托。当时,他在拉绍德封和巴黎均有建筑作品问世,曾为画家奥赞方设计过画室。作为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画家与理论家,他此时正积极致力于工人住宅的研究。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他确立先锋建筑师声誉的,却是那些为开明资产阶级所设计的建筑。同年,他出版了《走向新建筑》( Vers une Architecture) 一书,这本书至今仍被视为现代建筑史上最重要的理论著作。</p> <p class="ql-block">拉罗什之家(Maison La Roche)和雅纳雷之家 (Maison Jeanneret): 由勒·柯布西耶和他的表弟兼合伙人皮埃尔·雅纳雷(Pierre Jeanneret)于1923年至1925年间建造,属于1920年至1930年间在巴黎及其周边地区兴建的一系列“纯粹主义”别墅之一。</p> <p class="ql-block">尽管这两座房子相连,却分别满足了两大不同的建筑需求:“其中一幢房子为有孩子的家庭而建,拥有多间房间,家庭功能设施一应俱全;另一幢房子适合单身居住,可以悬挂其私人绘画收藏。”第一幢房子是为勒·柯布西耶的兄弟阿尔贝·雅纳雷及其妻子洛蒂·拉夫设计的,第二幢则为拉乌尔·拉罗什所建。如今,雅纳雷之家是勒·柯布西耶基金会办公室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收藏家拉乌尔·拉罗什(Raoul La Roche)出生于1889年,在瑞士巴塞尔一个热爱文化艺术的资产阶级家庭中长大。自1912年起他定居巴黎,在法国商业信贷银行工作,直至1954年退休。1918年拉乌尔·拉罗什结识了瑞士同胞夏尔-爱德华·雅纳雷,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勒·柯布西耶。(左图为勒·柯布西耶,右图为拉乌尔·拉罗什)</p> <p class="ql-block">对现代绘画情有独钟的拉乌尔·拉罗什很快就被勒·柯布西耶,及其朋友阿梅代·奥赞方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纯粹主义美感所吸引。在这两位朋友的建议下,他开始收藏顶级现代艺术品:其中包括毕加索、布拉克、莱热、格里斯和利普希茨等人的作品。正因如此,他委托勒·柯布西耶和皮埃尔·雅纳雷设计一座兼具住宅与画廊功能的建筑,既可作为主要居所,又能展示他的绘画收藏。</p> <p class="ql-block">新建筑五大要素:勒·柯布西耶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新建材,实现了他在1927年提出的“新建筑五大要素”的主张。这五大要素分别是: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窗以及自由立面。在这里,首次将新建筑五大要素集中运用于同一建筑中。</p> <p class="ql-block">前厅的拉罗什之家内部空间围绕两大区域展开:一处为公共区域,另一处为私人区域。这两大区域通过入口大厅两侧的两座楼梯相互联通。房子内部各空间的视野,外加悬空突出的小阳台,将来访者置身于勒·柯布西耶推崇的“建筑漫步”体验之中。尽管大厅没有朝外的开口,但沿着天桥通道设置了大块玻璃,整个空间显得明亮通透。</p> <p class="ql-block">绘画长廊:作为拉罗什之家最重要的空间,绘画长廊并不直接朝向外部。在室内设置斜坡邀请我们继续体验勒·柯布西耶所倡导的“建筑漫步”。这一建筑元素为来访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斜坡缓缓上行,这种感受与台阶构成的楼梯完全不同。台阶楼梯将一层与另一层分隔开,而斜坡则将两层连接起来。这条绘画长廊也是勒·柯布西耶生前唯一改造过的空间。1928年由于中央供暖造成的损坏,勒·柯布西耶与夏洛特·佩里安、阿尔弗雷德·罗斯着手进行改造这个绘画长廊,进一步强化了空间的现代主义特色:斜坡下方被挖空,用于放置玻璃与金属材质的架子;一张大理石桌固定在房间中央;金属日光灯照亮画廊墙面和天花板;地面铺设粉色橡胶与黑色方砖。</p> <p class="ql-block">书房位于房子的最顶层。在夹层以后,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可俯瞰整座宽敞纵深的大厅。来自天窗和侧窗的双重采光为阅读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混凝土书架既可用来陈列艺术书籍,也能充当栏杆保证安全。</p> <p class="ql-block">餐厅位于私人区域的二楼,将室外景观尽收眼底。裸露灯泡悬挂在房间中央,体现了勒·柯布西耶去除一切装饰的设计理念。餐厅的墙面和天花板均粉刷为浅烧土黄色。2009年的修复再现了这个房间的家具。</p> <p class="ql-block">纯粹主义卧室:卧室位于私人区域的最顶层,又名“纯粹主义卧室”,因拉乌尔·拉罗什在此悬挂他最喜爱的勒·柯布西耶和奥赞方的纯粹主义画作而得名。同整幢房子相比,这间卧室面积不大,布置简单,仅有一张双人床、一张金属桌、一只矮衣柜和一块地毯。卧室配有浴室和衣帽间,通过双面采光自然照明。</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家具由勒·柯布西耶和其合作者精心挑选或设计,意义非凡。除了建筑一体化的家具(如混凝土书架、嵌入式储物柜)以外,这些选择还体现了他对旅行的喜爱(如柏柏尔地毯)以及对工业化生产的“标准化物品”的改造(如托内椅、沙利耶壁灯、庭院家具)。此外,房子内还有大量原创家具,比如可并排摆放的拉罗什桌采用木质桌面配镍金属支架,还有金属桌、木制储物柜等。这些原创家具在1930年迎来了新成员:与夏洛特·佩里安(Charlotte Perriand)及皮埃尔·雅纳雷合作设计的Grand Confort扶手椅和低靠背可倾斜扶手椅。</p> <p class="ql-block">屋顶花园取代了传统的阁楼,在屋顶形成一座闹中取静世外桃源般的空中花园:“这部分最为远离街道喧嚣,尽享充足阳光和清新空气。”</p> <p class="ql-block">拉罗什之家室内修复工程始于2008年,于2015年春在拉罗什之家与雅纳雷之家外立面及花园的修复工程中竣工。此次修复工程不仅采用与时俱进的新方法对勒·柯布西耶作品开展保护,还系统化结合历史与技术研究的种种方法,包括档案资料调查、材料取样分析等,并为此成立了一个科学委员会。基金会将修复工程交由皮埃尔-安托万·加蒂耶负责。拉罗什之家的修复工程彰显建筑配色设计的重要性,并强调了色彩在空间设计与感知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建筑配色:室内多彩配色设计的再现和“石头色调”(勒·柯布西耶的原话)外立面的还原,可能会让那些对现代流派中著名的“白房子”司空见惯的专家和外行人感到诧异。</p> <p class="ql-block">百闻不如一见,您如果也喜欢现代建筑,并想体验身临其境的 “建筑漫步”,巴黎地区可参观的勒·柯布西耶建筑:有最具代表性的勒·柯布西耶基金会所在地拉罗什之家(La Maison La Roche),勒·柯布西耶故居公寓工作室(L’appartement-atelier de Le Corbusier),奠定现代建筑五大要素理论的萨沃伊别墅 (Valla Savoye),还有巴黎大学城的瑞士学生公寓(Pavillon Suisse)和巴西楼(Maison du Brésil)等(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La Maison La Roche</p><p class="ql-block">巴黎拉罗什之家:</p><p class="ql-block">8-10 Square du Docteur Blanche</p><p class="ql-block">75016 Paris</p><p class="ql-block">电话Tél : +33 (0)1 42 88 41 53</p><p class="ql-block">每周二至周六10:00-18:00开放,须网上购票或团体预约参观:</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fondationlecorbusier.billetterie.museum/" target="_blank">https://fondationlecorbusier.billetterie.museum/</a></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Fondation Le Corbusier</p><p class="ql-block">勒·柯布西耶基金会:</p><p class="ql-block">www.fondationlecorbusier.f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特别鸣谢:文章多数图片来自勒·柯布西耶基金会,文章主要文字来自徐洁女士《导览手册》的中文翻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