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白练昭冤屈,千古绝唱照人间——读《窦娥冤》有感

<p class="ql-block">血溅白练昭冤屈,千古绝唱照人间</p><p class="ql-block"> ——读《窦娥冤》有感</p><p class="ql-block"> 翻开关汉卿的《窦娥冤》,字里行间翻涌的冤屈与抗争,如惊雷般震彻心灵。这部元杂剧的巅峰之作,以窦娥短暂而悲怆的一生,剖开了封建时代底层百姓的生存困境,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穿透纸页的悲愤与力量。</p><p class="ql-block"> 窦娥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她自幼丧母、替父抵债,嫁入蔡家不久又失丈夫,孤苦无依却依旧坚守孝道与贞洁。然而,黑暗的世道容不下这般良善——流氓张驴儿的逼迫、贪官桃杌的昏聩,硬生生将她推向断头台。临行前,她立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三桩誓愿,不是迷信的虚妄,而是底层百姓对不公命运最绝望的控诉。当誓愿一一应验,天地为之变色,那份超越自然的悲愤,让“公道”二字在封建专制的阴霾下显得格外沉重。</p><p class="ql-block"> 关汉卿以笔为刃,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也留下了对时代的拷问。昏官桃杌“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一语道破封建吏治的腐朽;张驴儿的横行霸道,折射出市井流氓的嚣张;而窦娥的婆婆蔡婆,虽非恶人,却因懦弱与贪念间接促成悲剧,更显人性的复杂与无奈。在这层层压迫之下,窦娥的抗争尤为可贵。她在公堂上据理力争,即便遭受酷刑也绝不屈打成招,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以血泪控诉“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的不公,这份清醒的反抗,让她的形象超越了普通的受害者,成为封建礼教与黑暗势力的挑战者。</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读《窦娥冤》,我们早已远离了那个“覆盆之下无天光”的时代,但窦娥身上的坚守与抗争,依然具有不朽的价值。它提醒我们,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能缺席;善良不应成为软弱的借口,面对不公,唯有勇敢发声、坚定抗争,才能守护心中的正道。关汉卿用这部作品,不仅为窦娥鸣冤,更为无数被压迫者呐喊,这份对底层百姓的悲悯、对正义的追求,让《窦娥冤》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丰碑。</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页,窦娥血溅白练的场景仍在眼前,六月飞雪的寒意仿佛穿透时空。这部千古绝唱,不仅让我们见证了封建时代的黑暗,更让我们懂得珍惜当下的公平与正义,也激励着我们在面对不公时,始终保持那份坚守良知、捍卫真理的勇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