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赏残荷之美》

曾朕先生

<p class="ql-block"> 《漫赏残荷之美》</p><p class="ql-block"> 文/曾朕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冬的午后,朋友们去看红叶,我却来漫赏残荷… </p><p class="ql-block"> 风带着丝丝的凉意,轻轻拂过我的脸颊,也吹皱了那一池碧水。目光所及,不再是夏日里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满池的荷花早已褪去了娇艳的色彩,只留下那一片片残荷,在风中摇曳。</p> <p class="ql-block">  初看残荷时,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夏时那亭亭玉立、娇艳欲滴的荷花,初冬却变得枯黄、凋零,仿佛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在时光的流转中渐渐老去,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然而,当我走近残荷,蹲下身漫赏时,却发现了它一种别样的韵味,一种别样的美。</p> <p class="ql-block">  残荷,美在它的残缺。虽然没有了荷叶的衬托,没有了荷花的点缀,但那些枯黄的荷茎,每一枝都蕴含着坚韧。残破的荷叶,每一片都诉说着不同的故事,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残荷,美在它的孤独。虽然没有了夏日的喧嚣,没有了游人的驻足,但整个荷塘却显得格外的安静。只有那几尾游鱼,偶尔从枯荷下探出头来,吐个泡泡,又迅速游走。残荷不需要别人的赞美,不需要别人的陪伴,它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与天地对话,与日月同眠。</p> <p class="ql-block">  残荷,美在它的禅意。它让我想起了那些高僧大德,他们舍弃了红尘的繁华,选择了青灯古佛相伴,在孤独中修行,在寂静中悟道。残荷,不也是如此吗?它舍弃了夏日的繁华,选择了秋日的孤独,在寂静中沉淀,在孤独中升华。</p> <p class="ql-block">  风轻轻地吹着残荷,它发出的沙沙的声响,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又像一首悠扬的诗。我站在湖边,静静地欣赏着风吹残荷的独舞。这一刻,我仿佛与残荷有了一种心灵的共鸣。它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短暂的辉煌,而在于经历风雨后的坚韧与从容。只要怀揣善美之心,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才能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那一池残荷,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美丽而动人。它们在我眼中不再是凋零的象征,而是生命的一种写照,一种在岁月中沉淀出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当我要离开湖畔时,我再次回头望了一眼那一池残荷,心中渐渐释然。这残荷,不就像我们的人生吗?每个人都会经历从青春到衰老的过程,都会面对生命的起起落落。我们不能因为青春的逝去而悲伤,不能因为生活的挫折而放弃。我们应该像这残荷一样,在岁月的长河中保持一颗平静而坚韧的心,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当我转身离开的一刻,残荷在风中轻轻摇曳,似在向我挥手告别,也似再约我明年再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