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十二日清晨,我从高加索三国旅游归来,在乌鲁木齐候机期间,游览两个承载着新疆历史记忆的馆所: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与毛泽民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b>一、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一眼千年,丝路华章</b></p> <p class="ql-block"> 新疆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西北路,其建筑外观简洁庄严。让我有些意外的是,虽已过旅游旺季,但上午开馆前半个多小时,门前就已排起蜿蜒的长队。这景象与近几年全国各地博物馆热度飙升情况如出一辙。队伍中来自天南地北,既有散客,也不乏举着小旗的旅游团队。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眼下十月的客流量,不过是暑期旺季高峰时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即便如此,不事先预约依然是无法入内的。</p> <p class="ql-block"> 如果单看建筑外观和大厅,新疆博物馆与国内文化大省的博物馆无法相提并论,但是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面积占全国领土的六分之一,历史上又曾经分为许多小国,有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文化,这决定了新疆博物馆的独特性,也是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走到博物馆服务台,能拿到一张展区分布平面图。大致分布是:</p><p class="ql-block"><b>一层:</b><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过编钟、琵琶等乐器文物,展现中原与西域音乐文化的交融;</span></p><p class="ql-block"><b>二层:</b>分为古代干尸陈列馆和新疆历史文物展。其中,历史文物展又分为先秦时期、两汉至隋唐、 五代宋辽至明清以及新疆革命建设;</p><p class="ql-block"> <b>三层</b>:丝路瑰宝与专题深度展区。</p> <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有限,加之以前对西域历史有所了解。我只对隋唐时期、宋元时期、以及丝绸之路上西域相关文物图片进行较为认真观看,其余都匆匆走过。</p> <p class="ql-block">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时期,与西域联系紧密,影响深远,彼时,丝绸之路畅通,经济繁荣,社会稳定,<span style="font-size:18px;">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大唐文化也表现出兼容的气度,汉风儒俗、唐韵胡风,中原和西域呈现出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兼容的盛况,表现在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饮食、绘画、书法、雕塑等诸多方面。</span></p> <p class="ql-block"> 唐代天宝年间西域交河一带出土文字记载的市行与商品。市场规模较大,行业分类齐全。</p> <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的回纥建国、破灭以及民族迁徙与演变过程。</p> <p class="ql-block"> 顺着展线前行,西域各民族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化习俗上的交融变迁清晰可见:从早期佛教、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多教并存的多元格局,到宋、元时期,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主流信仰,一步步奠定了如今新疆的文化底色。</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展厅我重点观看唐代彩绘骑马泥塑及女彩甬。其俑姿态鲜活形象受到了古罗马时期造型艺术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是唐天宝年间高昌地区民间记事文本,从书体上看,明显有颜真卿书法风格。反映出颜体对时代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展栏介绍了魏晋时期天山以南诸绿洲葡萄栽培和酿酒业情况。而刚从高加索地区归来的我,自然联想到格鲁吉亚酿造葡萄酒的历史,它们可以推溯8000年前,以陶罐作为酿造容器。那么看这个展栏,其酿造技术极有可能来自于格鲁吉亚,并且其制陶具的外形工艺都十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 宋、元时期,元代第一次把西域各国全部纳入直接统治之下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导致了多种文字语言与宗教信仰在更大地域范围交叉与融合,14世纪中叶,</span>东察合台汗国以战争强制手段,将伊斯兰教向北推行,到16世纪,新疆各民族原有的多种宗教信仰并存格局逐渐被伊斯兰教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 纵观漫长的西域历史,虽与中原政权的关系时紧时松,但文化的血脉从未断裂,中原的影响如涓涓细流,始终浸润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而真正将这片辽阔疆域纳入大一统版图,实现并巩固稳定发展的,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这在展厅 “新中国新疆发展” 板块中,被生动印证。</p> <p class="ql-block"><b>二、毛泽民纪念馆:百年老街,经济战线的烽火</b></p> <p class="ql-block"> 毛泽民故居纪念馆,位于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明德路百年老街上,由毛泽民生前居住的办公室及宿舍旧址、新疆财政专修学校旧址和新建陈列馆三处建筑组成四合院式布局。</p> <p class="ql-block"> 院内毛泽民半身铜像:由毛远新 2005 年捐赠,高 1.7 米,基座镌刻 “人民的好公仆”,是纪念馆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 毛泽民办公室及宿舍旧址(1940 年建成,两间半土木平房)</p> <p class="ql-block"> 院内种植 3 棵杨树(象征毛泽民、陈潭秋、林基路三位烈士)和 1 棵杏树(寓意革命火种传承),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b>新疆财政专修学校旧址:财经贡献专题展</b></p><p class="ql-block"> 重点介绍他在新疆整顿财政时推行的 “统一财政、改革币制、发行建设公债” 等举措。</p><p class="ql-block"> 复原文专修学校教室场景,陈列教材、学员笔记及毕业证书,体现毛泽民通过教育为新疆培养专业人才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展示毛泽民在新疆推动工业、农业、教育发展的成果,包括他规划的公路建设图纸、推广的农业技术手册等。</p> <p class="ql-block"><b>毛泽民生平事迹主展厅</b>:</p><p class="ql-block"> 走出韶山冲:介绍毛泽民早年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经历,陈列其在湖南从事农民运动的文献和照片。</p> <p class="ql-block"> 长征路上的好管家:通过军需账本、扁担等文物,展现他在长征中负责后勤保障的艰苦历程。</p> 接运国际援助款项: <p class="ql-block"> 扭转新疆经济困局:以 “鸡蛋卖 500 两银票” 的历史案例,结合货币实物(如新疆省银行发行的纸币),说明毛泽民改革币制、稳定物价的措施。</p> <p class="ql-block"> 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件件实物展品,将人瞬间拉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拼凑出毛泽民同志在新疆鲜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工作经历。让人对这位红色管家产生由衷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 一日之内,我从新疆博物馆跨越千年的文明史诗,走进毛泽民纪念馆那段惊心动魄的经济建设岁月,仿佛在时光的长河里往返穿梭。这段旅程,让我对乌鲁木齐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体悟——她既有丝路文明的璀璨光芒,也不乏红色岁月的热血印记。那层层叠叠的历史质感,如一枚晶莹的宝石,被我珍藏于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