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的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加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皇帝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雕印《契丹藏》全书五百七十九帙,于西京敕建大华严寺薄加教藏殿安放,并于寺内“奉安诸帝石像、铜像”,从而使大华严寺成为皇家祖庙。辽代末年,寺院建筑十之七八毁于兵火,金代依旧址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明中叶以后分为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始有上、下华严寺之说。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康熙初年曾事修补,但风光难现。2008年,大周市启动名城复兴工程,依据寺内“金碑”记,投巨货对华严寺进行了大舰模整修,恢复了辽金时期大华严寺的鼎盛格局。</p> <p class="ql-block">这座隆盛于辽金两朝西京重地的北园梵官,寺内的建筑、 塑像、壁藏、壁画、平綦、藻井等,以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华严寺大门</b></p> <p class="ql-block"><b>华严寺山门</b></p><p class="ql-block">进入华严寺景区是比较大的广场,广场北面是山门,南面是普光照殿。</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彩塑</p> <p class="ql-block"><b>普光照殿</b></p><p class="ql-block">普光明殿始建于辽代(1038年),金代重建,2009年再次修缮,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采用重檐歇山顶结构,前出抱厦,殿内供奉“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并环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壁画,是辽金建筑艺术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抱厦</p> <p class="ql-block">抱厦的藻井</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供奉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两尊胁侍菩萨。</p> <p class="ql-block">华严三圣顶上的藻井</p> <p class="ql-block">殿内四周墙上的壁画,2008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团队耗时两年绘制完成,内容为《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许多女性穿古代服装拍照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上华严寺大门,门旁挂有“大同佛教协会”牌匾。</p> <p class="ql-block">大门木雕挂落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万世流芳碑,大清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碑记。</p> <p class="ql-block"><b>大雄宝殿</b></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其宏伟的建筑结构、珍贵的明代佛像和清代壁画闻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艺术的巅峰成就。</p> <p class="ql-block">大殿矗立在4米高的月台上,面阔九间(53.75米)、进深五间(29米),总面积1559平方米,采用单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现存最大的木构宗教单体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正脊两端琉璃鸱吻高达4.5米(北侧为金代原物,南侧为明代补制),由八块琉璃拼接而成,也称“八拼”,为中国现存最大的鸱吻。</p> <p class="ql-block">外檐斗拱形制硕大,采用五铺作斜拱设计,具有唐代遗风。</p><p class="ql-block">当心间及左右梢间辟门,形制古朴,为金代旧物,门前所饰壶门,为已知较古者</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主竖额为清代原物。</p><p class="ql-block">“调御丈夫”横匾为明代原物,系释迦牟尼佛十大尊号之一,出自《华严经》,寓意佛陀教化众生的智。该匾由明代万历年间辽东总兵马林题写,此匾为现存唯一明代实物孤品。</p> <p class="ql-block">外墙上的功德碑</p> <p class="ql-block">大殿采用减柱法设计,减少内柱12根,扩大空间以容纳佛像和宗教活动。</p> <p class="ql-block">中央供奉五方佛(明代塑像),正中为毗卢遮那佛,两侧分列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象征密宗“五智”。</p> <p class="ql-block">顶部天花973块,饰龙凤、花卉、梵文等图案,色彩鲜艳。</p> <p class="ql-block">2.5米高木构楼阁模型(仿明代大同城乾楼)</p> <p class="ql-block">五方佛前正对大门的引导佛</p> <p class="ql-block">胁侍菩萨,衣饰鲜艳,做工精致,在这里站立了几百年,依然神采奕奕,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塑像技艺。</p> <p class="ql-block">佛坛两侧立二十诸天护法天神(明代泥塑),通高约3米,身躯前倾15度,姿态生动,为明代泥塑上品。</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壁画创作于辽金时期,其绘画技艺精湛,文化内涵深厚,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瑰宝,对研究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绘画技法以及社会文化都是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大雄宝殿壁画融合了中原绘画技法与辽金民族特色,线条刚劲有力,构图饱满,色彩运用上以矿物颜料为主,经久不褪。壁画采用“沥粉贴金”工艺,使人物服饰、法器等细节闪耀金光,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此外,壁画还采用了“透视法”与“叠晕法”,使画面层次分明,立体感强。</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殿门</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前的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华严宝塔</p> <p class="ql-block">普贤阁</p> <p class="ql-block"><b>辽代经幢</b></p><p class="ql-block">经幢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而闻名。经幢整体呈六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基座部分为六角形须弥座,中间凹入束腰部分雕刻有忍冬造型,其上则是一座莲台。</p> <p class="ql-block">须弥座之上,竖立着六角柱形幢身,通体刻有陀罗尼经。幢身之上有宝盖雕饰,宝盖之上立有六角矮柱,雕刻有供奉在佛龛里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大同华严寺的经幢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体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卓越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大同华严寺占地面积大,建筑多,故事也多,还有薄伽教藏殿等,30余座单体建筑都值得慢慢细看,篇幅有限,不再叙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