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日的成都,天光微润,风轻云淡。一场穿梭于园林与艺术之间的骑行,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悄然串联。午后一点半,我们从伊萨贝拉小区出发,沿着红光大道一路向西,悦骑游队的几位女队员与两位刘师傅同行,车轮轻转,驶入一片诗意栖居之地——易园与天府艺术公园。</p> <p class="ql-block">首站抵达西蜀大观园,一座融合川西园林精髓的盆景世界。这里亭台错落、古木参天,“西蜀大观”匾额高悬于白墙拱门之上,飞檐翘角间流淌着千年的巴蜀文脉。相传蜀地自汉代便有“园囿之盛”,而今在这方寸盆景中,亦可见山川走势、林泉意境,堪称立体的山水画。我们在“西蜀大观”门前合影,身着彩衣,笑语盈盈,仿佛也成了景中人。拱门下的石阶被秋日的湿气浸得微润,两侧盆景修剪得极有章法,枝干虬曲如书法笔意,一草一木皆是匠心。那一刻,城市喧嚣被隔在墙外,我们站在历史与自然的交汇点,衣角被风轻轻掀起,像是一场与时光的温柔邂逅。</p> <p class="ql-block">穿过石径,步入易园深处,满目青翠与秋色交织。修剪齐整的灌木、蜿蜒的小路、静谧的东园建筑群,无不体现中式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哲思。几辆共享单车停于草地,像是旅人暂寄心情的信物。我们驻足石凳休憩,身后是飞檐灰瓦的传统屋宇,眼前则是落叶轻舞的草坪,古今在此和谐共存。一位队友坐在拱门旁的石墩上,头盔未摘,却已沉入这片宁静。她望着远处湖面泛起的薄雾,忽然说:“骑到这里,才觉得心真的慢了下来。”是啊,城市的节奏总在催促,而园林却教会我们如何呼吸。</p> <p class="ql-block">随后骑行至天府艺术公园新建区域,木栈桥横跨水面,桥下芦苇摇曳,倒影如墨染宣纸。远处高楼林立,现代都市与生态绿心仅一水之隔。我们穿行于波浪形护栏的木桥上,车筐载着欢笑,秋叶飘落在肩头。在湖畔花丛前蹲下拍照,那一片鲜红的植物如火焰般燃烧,映衬出我们对生活的热忱。桥面微微起伏,像是大地的呼吸,踩着踏板前行,仿佛在画中穿行。一边是飞檐翘角的亭台,一边是玻璃幕墙的楼宇,传统与现代在此刻并不对立,反而像一对默契的舞伴,在秋风中缓缓旋转。</p> <p class="ql-block">旅程尾声,我们站在木质平台与传统建筑交界处留影,背后楼宇与碧水相映,头顶阴云未散,却掩不住内心的晴朗。这座城市的温度,不仅在于烟火气息,更藏于这一园一桥、一草一木之间。有人靠在白色栏杆上,望着湖对岸的美术馆轮廓,轻声说:“下次带画具来吧,坐这儿画一天。”也有人蹲在草地上,把头盔放在膝上,只是静静看着水鸟掠过湖面。骑行的意义,或许从来不只是抵达,而是让身体与心灵一同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在湖边的长椅上,大家三三两两坐下,脱下手套,掏出保温杯喝一口热茶。有人说起小时候在公园学骑车的往事,惹得众人笑作一团。秋风掠过湖面,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这份轻松的暖意。我们不是专业骑手,也不追求速度,只是借着车轮,重新认识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在易园的静谧里读一段历史,在艺术公园的湖光中照见自己,原来生活的诗意,就藏在一次随性的出发里。</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路上,夕阳终于从云层中透出一点光,洒在红叶树梢上,像谁悄悄点燃了一盏灯。我们沿着来时的路缓缓骑行,车轮碾过落叶,发出细碎的声响。有人哼起歌,有人拍照,有人突然停下来,指着远处说:“你看,那座桥的倒影,像不像一幅水墨?”那一刻,没有人急着回家。我们在这座城市的绿意里穿行,与人文雅趣不期而遇,也终于明白——所谓美好,不过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慢下来,看一场秋日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