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厦门,下一站准备到漳州南靖田螺坑客家土楼参观。到达漳州市时,天色已晚,干脆选择在漳州住宿,顺便参观漳州著名的马年灯饰。 <div> 漳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东临厦门、南与广东交界,东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城市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为福建省生态先行示范区、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漳州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平原,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为文明富庶的经济开发区、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2014年当选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百强城市,是闽南商贸重镇和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海岸地区。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温泉之城等称号。境内有东山岛、漳州滨海火山公园、南靖土楼、云洞岩等景点。<div> </div></div> 在广州,每年春节都会去文化公园和越秀公园看灯饰,在外地看灯饰还是头一次。漳州灯饰规模不算很大,但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本辑照片拍摄于2014年2月3日晚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漳州南靖县西部的书洋镇上坂村,由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以及中国唯一的椭圆形土楼组成,方楼在中间,其余四座环绕于其周围。田螺坑土楼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div> 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整个群体的形成历时304年。<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田螺坑村原名叫田寮坑村,后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为田螺坑。元朝末年,田螺坑村落的黄氏祖先黄希贵带着儿子百三郎,从福建永定县奥杳出发,经过湖洋坑、下坂村、李屋、上坂寮、到了田螺坑,黄氏最后决定在此定居。黄希贵及儿子百三郎即着手先搭盖草棚安居,靠养母鸭度生。<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区,新建场馆宏大,设施完备,接待能力强。 田螺坑旅游导游图 田螺坑土楼群由方形的步云楼和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方楼步云楼居中其余4座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被人们戏称为“四菜一汤”。 明洪武初年,田螺坑黄氏始祖百三郎,经地理风水先生指点,在百三郎搭建草棚住地是一切宝地,同时为其宅基定分金坐向、牵线,打桩定楼形。修建一座高三层,单层20开间的方形土楼――和昌楼。和昌楼建成后,又在其下方田野上建一座宗祠——江夏堂,以示对黄氏前辈的怀念。<br data-filtered="filtered"> 远处一片片白色的花朵,搞不清是梅花还是李花。 田螺坑土楼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大地,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是步云楼,步云楼右上方的一座圆楼为和昌楼,左上方是振昌楼,右下方为瑞云楼,左下方为文昌楼。这四座圆楼的建造者以顺地势增减一层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层取得了平面,方便了居住。田螺坑土楼群左下方是一座黄氏祖祠"江夏堂",坐东向西。田螺坑土楼群最低的土楼和最高的土楼,落差近20米,每座土楼前后高低都不一样。 现场即做即卖的夹肉饼,不知是当地特产还是舶来品?地处交通要道,还是有市场的。 回头看这家伙,开始还穿着件衣服卖夹饼,感觉还算挺斯文。可能人气太旺了,干脆衣服一脱,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不知你的食欲有否受影响呢?! 到处都见因地制宜晒菜干,或许是客家地区的一大特色! 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客家人真会找地方! 这里有文艺表演的舞台,或许也是祭祖的地方。 这里的停车场很大,能容纳大量的游客。 游客接待中心规模很大,看得出当地政府对旅游资源的重视,对旅游前景的看好。 本辑照片拍摄于2014年2月4日。背景音乐选自CD《中国第1二胡》陈雄华二胡独奏“山村变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