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婉兆

<p class="ql-block">追忆刘道玉老校长:</p><p class="ql-block"> 点滴往事中的情怀与担当 </p><p class="ql-block"> 张玉川</p><p class="ql-block"> 惊悉武汉大学刘道玉老校长病逝,万分悲痛,彻夜难眠!犹豫再三,觉得还是应该把我和老校长直接接触中的感受写岀来,以为纪念。</p><p class="ql-block"> 我是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77级学生,1982年初毕业,分配到教育部全国高校图工委秘书处工作,秘书处在教育部隶属于高教一司(刘校长曾经是高教一司司长)。老校长来北京出差,经常住在教育部的南小楼,因此,我比任何校友都能有机会更多地见到和陪伴老校长。</p><p class="ql-block"> 一、记得是1983年上半年,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全国高校新闻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议题包括在部分大学增设新闻专业一事,当时竞争非常激烈。在武汉只准备设一个新闻专业,已知内定华中工学院,朱九思院长向有关中央部委做了大量工作。会议前夕,刘校长赶来北京,也展开向有关部委的说服工作,希望武汉大学也能争取到设立新闻专业的机会。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己经是晚上11点钟了,校长还行走在美术馆附近的大街上,去敲一位武大老校友邱德新家的门,希望校友能为母校出面做说服工作。几经周折,终于得到了分管教育的中央领导的批示:“办新闻专业,就在武汉大学办”(至今我还保存着当年的原始资料)。通过这件事,我亲眼见证了刘校长为办好大学是怎样地呕心沥血的。</p><p class="ql-block"> 二、1985年,一位来京参加全国专业户大会的代表黄晚霞,在北京大学作演讲,非常轰动。演讲结束后,我问黄晚霞,你这么好的水平为什么不上大学呢?她说:没时间复习。我说:如果有上大学的机会,你上不上?她问:没参加高考能上吗?我说:只有武汉大学有可能,刘道玉校长为优秀的人才建立了插班生制度,你可以试试。当天晚上,我骑自行车到建设部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打长途电话给老校长。没想到老校长非常干脆地同意了,还说感谢你对母校的关心。后来,黄晚霞成了武汉大学的插班生。</p><p class="ql-block"> 三、赵林是武汉大学77级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当年的人生观讨论,他成了在全国引起争议的人物。研究生毕业,他希望留校任教,但学校一位主持分配工作的副校长坚持要把他分到边远省份去。这时他希望我能向刘校长陈述他的意愿。我给老校长打电话,说:咱们武大应该有容人之量,更何况是自己培养的学生,我只是担心您会顾忌到和副校长的关系。没想到老校长没有丝毫犹豫,决定干预。最终,赵林在老校长的关怀下,留在了武大。现在,赵林为武大争了光,成了名满天下的教授!</p><p class="ql-block"> 四、忘记了是1985年,还是86年,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我遇见了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崇拜的人物——中国人才学研究创始人雷祯孝,当年,他和王通讯合写的文章《试论人才成功的内在因素》,我反复阅读,激动不已!后来,因他提出“自己设计自己”的人才成长规律,而受到非议。初次见面,我再次被老雷的博学和智慧征服,此时,他已经开始了《中国人才思想史》的研究与写作。我说:武汉大学的刘道玉校长最是爱才,有可能为你创造宽松的研究环境,你可以调到武大去。老雷说,他也久闻刘道玉校长与众不同,若是能到武大,真是求之不得!我郑重地向刘道玉校长推荐了雷祯孝。老校长派人外调,进而接纳了老雷。老雷进入武大后出了不少研究成果。几年后,据说免去刘校长职务的官方理由之一,就是把雷祯孝调入武大。</p><p class="ql-block"> 进入九十年代,忘记了是哪一年,刘校长来北京,我们有时间从容地说说心里话,我说:校长,前些年我是不是给您添麻烦了?我心里一直不安,很愧疚!老校长说:你没有错,你没有私利,你的动机是为母校好,作为老师,作为校长要保护校友爱校的积极性;我也没做错,我的责任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为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果说有私心,就是希望自己管理的大学多出一流人才。</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老校长无官一身轻,我安排他参加过几次轻松的活动。记得有一次海峡两岸学者四、五十人在北海公园的仿膳堂品尝药膳,卫生部老部长钱信忠作陪,我安排刘校长参加。不用介绍,大陆方面的参加者都了解刘校长,意外的是许多台湾学者也知道刘校长,真诚的、充满敬意的话说了许多许多。总体而言,共同的看法是:刘道玉是真正的教育家,是制度的改革、创新者,是官场上少有的没官气、有风骨的人。在社交场所,刘校长总是魅力四射,我追随左右,与有荣焉!</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想对远在天堂的敬爱的刘道玉老校长说一句:如果有来世,我还想做您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玉川是欧文沙龙的创始人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玉川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协、经济日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局级)任职,还曾任国家经济类核心刊物《管理世界》杂志副总编辑、《现代企业导刊》主编。1993年,时任《现代企业导刊》杂志主编的张玉川创办了欧文沙龙的前身“专题报告会暨晚餐会”。1998年,他成立了北京欧文公众事务研究所,此后欧文沙龙活动由该机构主办 。经过多年发展,欧文沙龙已成为一个平等、高效的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平台,涵盖经典沙龙、特色人物沙龙、证券沙龙等多种类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