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东肖街道 王玉珍<br>近日,省委书记周祖翼深入宁德市企业、学校、乡村,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倾听基层声音,为福建“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这场跨越山海的调研宣讲,既是一次思想理论的深度浸润,更是一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行动,为全省上下指明了奋进方向。<br>创新驱动,激活产业升级“新引擎”<br>在安发生物、福宁船舶等企业,周祖翼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宁德的实践印证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宁德时代凭借技术创新,成为全球新能源电池龙头;青拓集团通过不锈钢产业精深加工,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这些“金娃娃”项目的崛起,源于企业坚守主业、深耕技术,更得益于产学研深度融合。当前,福建需以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让更多“实验室成果”转化为“车间产品”,为产业升级注入持久动能。<br>校地协同,培育产教融合“新生态”<br>宁德师范学院聚焦“为产育人”,打造特色学科,与地方产业同频共振。周祖翼指出,高校要扎根闽东大地,紧扣产业需求培养人才。这种“订单式”教育模式,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又为学生铺就了“就业路”。福建应以此为样本,推动全省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将课堂搬进车间、实验室,让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同时,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激发校企联合攻关热情,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生态体系。<br>乡村振兴,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板”<br>坦洋村的茶产业小微园、霍童镇的非遗传承、柏洋村的“五心”工作法……周祖翼的调研足迹,勾勒出福建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在坦洋村,他鼓励返乡创业大学生做大品牌,带动村民致富;在霍童镇,他强调保护生态与文化遗产,推动文旅融合。这些实践启示我们:乡村振兴需立足资源禀赋,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培育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同时,要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羊”作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更多村庄成为共同富裕的“标杆”。<br>绿色转型,擦亮生态福建“新名片”<br>从霍童溪流域治理到白茶产业绿色发展,周祖翼的调研始终贯穿“生态优先”理念。福建作为生态大省,需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筑牢生态屏障。同时,推动产业绿色转型,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例如,福鼎白茶通过大数据溯源平台,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监管,既保障了品质,又提升了附加值。这种“绿色+智能”的模式,应为全省农业、制造业提供借鉴。<br>务实担当,凝聚干事创业“新气象”<br>周祖翼在调研中多次强调“大兴务实之风”。从为企业打通堵点痛点,到为基层减负松绑;从倾听群众呼声,到解决实际困难,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省党员干部应以此为标杆,将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钉钉子”的实干行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中展现担当作为。<br>站在“十五五”规划的起点上,福建需以四中全会精神为“纲”,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领域书写新篇章。唯有如此,方能将“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宏伟蓝图,转化为八闽大地的生动现实。<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