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2.3班第五周优秀阅读手册

灵颖儿

<p class="ql-block">这周一的午后,我抱着一摞阅读手册走过教室走廊。阳光斜斜地洒在封面上,映出孩子们名字的笔迹。我忽然觉得,我们不是在收作业,而是在收集一场又一场温柔的梦——梦里有雨中的亭子、云间的鱼、开满花的树,还有一颗颗不肯沉没的心。</p> <p class="ql-block">这周的阅读单上,林卓言工整地写着“杨柳”“桃树”“蜻蜓”这些词,像在轻轻念一首小诗。他把那座红顶亭子画得格外认真,大鱼从水里游过,仿佛下一秒就要跃起来。四颗蓝星被稳稳地涂亮,像是他心里悄悄升起的小小骄傲。我能想象他伏在桌前,铅笔一笔一笔描着鱼鳞的样子,窗外或许正飘着细雨,风把窗帘轻轻掀起一角。</p> <p class="ql-block">王可欣的那条蓝鲤鱼,竟然跳进了云朵里。她写“鲜红”“燕子”“小桥”这些词时,大概正想着书里那一幕幕画面吧。五颗星里点亮了四颗,她说还差一点点就能全亮了,“下周一定读完!”她在纸角画了个小拳头,像是给自己打气。我看着她那幅云中跃鱼的图,忽然觉得,阅读不就是这样吗?把故事里的水花,溅到了自己的梦里。</p> <p class="ql-block">刘维翰写了整整一排词语:“村庄”“石桥”“坚持”“火光”……最后一个词是“四处张望”,让我心头一动。他画的红色建筑静静立在水中,鱼儿绕着它游,小鸟飞过屋顶。那不是普通的房子,是故事里的灯塔,是小鲤鱼们寻找的方向。他没多写感想,可那一长串词,已经说出了许多——关于远方,关于勇气,关于一条鱼如何游过漫长的黑夜。</p> <p class="ql-block">张棣涵阅读单上,红鲤鱼跃出水面,金光闪闪的水花四溅。学生选了“粗声粗气”“金光闪闪”这些词,像是在为故事里的大螃蟹和龙门配上了声音与光芒。我仿佛听见那“扑通”一声,鱼尾拍起的水珠落在纸上,也落在我心上。这哪是作业?分明是一场小小的仪式,每个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见证一次蜕变。</p> <p class="ql-block">浦迈月的阅读单上,小鲤鱼正从河边跃起,太阳是红的,河水是蓝的,几只鸟儿斜斜地飞过纸面。她写的那段文字里提到了燕子和蝴蝶,字迹有点歪,却透着一股鲜活的劲儿。那条小鲤鱼跳得那么高,好像不只是为了过龙门,更像是在向整个春天打招呼。我翻了翻自己的笔记,忽然也想画一条鱼,让它游进我今天读到的那句“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云影和梦想”。</p> <p class="ql-block">张雨钦的阅读单最热闹,词语像一串串小铃铛:“扑通扑通”“叮叮咚咚”“笑嘻嘻”……她把两只小鲤鱼画在红色栅栏间穿梭,像在玩捉迷藏。五颗星全亮了,金灿灿的,像是她这一周的努力都化成了光。她说最喜欢“穿梭飞舞”这个词,因为“小鱼游起来就像在跳舞”。我笑了,想起小时候也总把一切流动的东西都看成在跳舞——溪水、柳枝、甚至阳光下的尘埃。</p> <p class="ql-block">那幅“鲤鱼跃龙门”画得气势十足,红鱼腾空,浪花翻卷,天边一抹黄晕,像是黎明破晓。他列出的词语密密麻麻,像在复述整本书的呼吸与节奏。“七嘴八舌”“闪亮亮”“整天整夜”……这些词串起来,就是一群小鱼不肯放弃的夜晚。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孩子们总爱画跳跃的瞬间——因为那不只是动作,是相信自己能变成龙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心头一颤的,是那条从书页里跃出的小鲤鱼。书上写着“龙门”二字,鱼儿正跳向云朵。上面那行手写的话说:“它们跳的不是门,是梦。” 我盯着看了很久。这周的每一张阅读单,不都是一次小小的跳跃吗?孩子们用笔、用色、用词,一次次跃向未知的水面之上。</p> <p class="ql-block">李子墨画了太阳、山和云,简单却温暖。他写的词不多,但“挺高挺高”让我笑了。是啊,山有多高?太阳有多远?孩子眼里的世界,总是带着一点夸张的诗意。他的阅读感想只有一句:“我想像小鲤鱼一样勇敢。”——短短一句,比任何华丽的句子都更接近阅读的本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