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2.离开西昌,前往金口河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D3,金口河大峡谷西起汉源县乌斯河,东至乐山市金口河,全长26千米,谷底宽70至200米,局部小于50米,谷肩最大宽度约8千米,最大谷深2600米。它地处乐山市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凉山州甘洛县交界处,属于峨眉断块的一部分,是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博物馆,本想去参观的,不巧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皇帝为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同年大桥建成。康熙取“泸水”“平定”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3个大字,并立御碑于桥头。</p><p class="ql-block"> 泸定桥为悬挂式铁索桥,由桥身、桥台和桥亭三大部分组成。桥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铁链组成,9根铁链做底链,另4根分两侧做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环环相扣,全桥铁件总重40余吨。两端桥台高20米,桥头东端高14.5米、西端高5.2米,为木结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9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一营二连的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夺下泸定桥,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毛泽东同志为此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著名诗句。</p> <p class="ql-block">D4,折多山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体呈北西-南东走向,南北长约135千米,宽15-20千米,总面积约2362平方千米。其主峰海拔4962米,垭口海拔4298米,是川藏公路南线必经的重要关隘。</p> <p class="ql-block"> 它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 折多山的命名来自于藏语“折多”,表示弯曲的意思,其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像“多”字,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远望贡嘎雪山</p> <p class="ql-block"> 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有“蜀山之王”的美誉,也是世界上高差最大的山之一。其周围有45座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山峰,5000米以上的冰峰有145座。</p> <p class="ql-block"> 贡嘎山地处汉、藏民族过渡和交汇地带,形成了康巴文化和木雅文化,有贡嘎寺、塔公寺等藏传佛教寺庙,以及世代相传的娱乐、饮食、民族服饰等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登上卡吾村山顶,观贡嘎雪山。</p> <p class="ql-block">亚拉雪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道孚和丹巴三县的交界处,是四川大雪山山脉的第二高峰,主峰海拔5820米。其西北面与塔公草原相连,形成雪山与草原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观。</p> <p class="ql-block">沿途秋色,还不是太美。</p> <p class="ql-block">亚拉雪山山顶终年积雪,雪线下是浩瀚稀有的红杉木原始森林。</p> <p class="ql-block"> 亚拉雪山是惠远寺和周边藏民顶礼膜拜的神山,藏传古籍《神山志易入解脱之道》中称其为“第二香巴拉”。千百年来,高僧大德在此闭关,留有数百处修行洞窟。</p> <p class="ql-block">大山也开"花"。蓝天白云把雪山,红杉林映衬的更加美丽。</p> <p class="ql-block">墨石公园,因没进景区,沿途在车上,远距离拍了几张照片,就算是到过吧。</p> <p class="ql-block">D5,网上说,中路藏寨比丹巴藏寨更原始,所以我们选择了中路藏寨。</p> <p class="ql-block"> 中路藏寨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来看,这里已有数千年历史。当地传说中,中路人的祖先从西藏迁徙时,因羊死于此地而定居。这里的嘉绒藏族可能是唐朝时东女国女王或西夏王族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藏寨的民居绝大多数为木石结构,采用传统片石砌墙技艺,以藏房为核心的庄园式居住单元构成了分散式布置的基础。这里是古石碉建筑分布最广、最集中、数量最多、保护得最完好的地区之一,现存古碉81座,素有“千碉之国”的美誉。</p><p class="ql-block">这里保留了丰富的嘉绒藏族传统文化,有古朴隆重的成人仪式、形式多样的锅庄舞、庄严肃穆的古藏戏、华美艳丽的嘉绒藏服以及妙趣横生的顶毪衫习俗等</p> <p class="ql-block">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卓克基镇西索村 。它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嘉绒藏族建筑,被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p> <p class="ql-block"> 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到1940年,末代土司索观瀛组织人力进行重建。</p> <p class="ql-block">官寨系土石木结构,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平面略呈方形,全高19.5米。它采用了传统典型藏式“邛笼”建筑风格,又借鉴了汉民族中轴线对称等建筑技术精华。屋顶有藏式平屋顶和汉式悬山式屋顶两种形式,墙体以片石砌成,用石灰加糯米汁勾缝,坚固耐用。</p> <p class="ql-block"> 193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并在二楼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金口河大峡谷壮阔惊心,泸定桥承载历史厚重;折多山圣洁震撼,亚拉雪山巍峨壮美;墨石公园奇幻神秘,丹巴中路藏寨古朴宁静,卓克基官寨见证多元文化交融,川西之旅,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