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衡永古道

四哥

<p class="ql-block">11月9日,周日,闲庭信步户外群3 3名驴友,于早上七点半乘车踏上了前往祁阳下马渡镇大桥湾村,来探访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悄然走红的衡永古道,追寻一段被时光掩埋的乡野记忆。</p> <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到达登山口,身着迷彩服的向导———-祁阳乡村振兴顾问张好记(电话13307485311),已早早地在此等候,笑容质扑,目光坚定,架构起这条古道与现代乡村振兴之间的一座桥梁。</p> <p class="ql-block">甫一下车,清冽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如山泉洗心,拂去了尘嚣烦忧,整理了一下背包,踏上忪软的泥土 ,展开了一场与古道对话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此段衡永古道,是今年上月村民在张好记带领下,一锄一锹义务清障出来的,全长约三公里,蜿蜒于山林间。</p> <p class="ql-block">途中,一株株参天古木巍然矗立,树皮斑驳却筋骨犹存,它们以沉默的姿态见证着古道的兴衰更迭。</p> <p class="ql-block">半山凉亭旧址,基石与亭柱已荡然无存,只有新立的一块介绍牌静静地诉说着,曾经商贾、过客在此歇脚、避雨、喝水。站在凉亭旧址,仿佛看到百年前那行色怱怱的挑夫,喘着粗气,为生计,一步一步艰难前行。</p> <p class="ql-block">越往上行,山径越显原始,就地取材的红色沙石铺筑的路面,经岁月的洗刷,已稍显残缺,但路面的宽度及留存石板的光泽,仍能反应出这条古道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一阵风过,竹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低语这条古道曾经的繁华——-马帮的玲声、商贾的足声,都曾在这条路上回荡。如今又被我们户外人重新唤醒。</p> <p class="ql-block">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走完了古道,到达熊罴岭山脊,山脊在修建风力发电机组,在不久的将来,熊罴岭又将新增一道独特的风景—— 高耸云霄的风车;在向导张好记的带领下,沿着简易公路,前往祁东县灵观镇石留仙山去观石留仙寺。</p> <p class="ql-block">石留仙山得名于一段“凡人遇仙”的传说:</p><p class="ql-block">一位老和尚因无人施舍而冻死于山中,次日村民发现山顶青石上留有人形凹痕,石缝中散发檀香,老和尚踪迹全无,故有“人不留仙,石留仙”之说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用了一个小时,来到了石留仙寺,石留仙寺只修建了一座三间厅房,虽然飞檐高耸,柱刷朱红,而红色五角星图案嵌在屋檐中心和前侧,实不知何意。</p> <p class="ql-block">寺前下方,这一棵雷击银杏树,被尊为“山神化身”,树干裂痕处系满红绸,香客常来祭拜 。 ‌</p> <p class="ql-block">地面铺满落叶,踩上去发出轻微的脆响。驴友静若幽兰举起手中的红叶,笑着说:“秋天把颜色送给了我。”驴友框框也感概:“看这树叶,春时嫩绿,秋来金红,美得让人心颤。”那一刻,山静人闲,连风都放轻了脚步,不忍惊扰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秋天路边的野花、野果,还带着点点雨珠,虽不起眼,有知名的,更多是不知名的,却都以独特的姿态绽放,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p> <p class="ql-block">途经大片莲田,残荷在秋风中微微晃动,叶片枯黄卷曲,尽管芳华已逝,但枯瘦的莲姿依旧清雅。</p> <p class="ql-block">这里刘姓村民居多,家族宗祠多为三进院落,层层递进,青石台阶,步步生威,尽显世家气度非凡。</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我和五位驴友被大队人员拉开了距离,一栋旧民居吸引了我们,只见藤蔓爬满院墙,青石门头高悬红色牌匾,上书三个黄字——-“将军府”,近前细看,院内屋宇尽塌,唯余高墙矗立,像老兵一样,倔强地守护着昔日的荣光。(根据短视频资料,该处为中将周玉成故居)。</p><p class="ql-block">‍跟前队联系后方知我们错路了,幸仅偏离一小段,返回到三叉路口,驴友盛世唐朝和仇仇已在路口等待了,高兴汇合。</p> <p class="ql-block">围绕熊罴岭,我们走了一个环线,路程13.7公里,耗时4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中餐后,休整时刻到旁边的西莲寺看了看,该寺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重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并于2002年再次重建。是串联熊罴岭、石留仙,延伸至东溪源周玉成将军故里‌的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西莲寺前有青岗和皂英二树,该系明代圆智大师栽植,有5 6 0余年了,青岗树虽多次遭受雷击, 2/3以上为空洞,仅靠树皮支撑整个身躯,真是植物界中的“小强”!</p> <p class="ql-block">周玉成(1904年4月30日一1971年12月9日),原名周长久,又名周鸿礼。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在军委后勤工作会议上对周玉成将军的高度评价,被镌刻在将军故里前坪,字字千钧,激励后人铭记这位“红色管家”忠诚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故里正门悬挂的“一担银元丹心照日月,两袖清风正气耀乾坤”对联,彰显着将军一生清正廉洁与赤胆忠心。</p> <p class="ql-block">‍周玉成将军在长征途中掌管红三军团军需物资时,宁啃树皮、食野菜也不挪用分毫银元,这一份铁的纪律与信仰,令人动容。望着先人的丰功伟绩,目睹革命前辈一身正气、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崇高风范,怎不叫人心潮澎湃,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元家庙村的刘家大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有顺庆堂、森玉堂、聚星堂三大建筑群,总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据传为汉高祖刘邦后裔所建,距今约2 4 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顺庆堂,又名“水阁凉亭,八角班爪”。上方墙上画了一对栩栩如生的凤凰,屋顶两边有一对狮子,中间有一只正要起飞的雄鹰。两扇大门有十几厘米厚,并打了铁箍,非常坚实,晚上把大门一拴,万夫莫开。整个房屋<span style="font-size:18px;">完整保存清代木雕、彩绘及石雕工艺。</span></p> <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群属于‌‌典型湘南民居四合院布局,地砖与长石条铺就天井。式样都是左右对称,楼面是木板,四周木栅栏,手扶栏杆,向远眺望,有种想要飞翔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院中池塘砌有稳固桥礅,用木柱架在礅上,再铺上厚厚的木板,四周是140CM高的木栅栏,栅栏有各种花纹,既美观又坚固。四角都有木柱撑着上层楼阁,从板梯上登上二楼,凉亭三间相通,显得更宽,光线也更亮了。</p> <p class="ql-block">森玉堂,下接顺庆堂上挨聚星堂,大门前是一口塘,也叫森玉塘。左青龙右白虎,青龙这边三栋房,白虎这边九栋房。全院子地面都铺了正方形地板砖,天井和通道地面都由石板铺面,全院见不到一寸泥土。</p> <p class="ql-block">聚星堂,紧靠森玉堂,是规模最小的院子,于解放前已倒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次探访,不只是走了一段古道,逛了几座古建筑,更像是与一段沉默的历史轻轻握手,它不喧哗,不张扬,却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有些路走了才有回响;有些记忆,修了才不会消失。</p><p class="ql-block">‍感谢乡村旅游振兴顾问张好记全程陪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