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学管师引起的脉络

潘慧丽(panpan)

<p class="ql-block">近些时候,我心里正反复酝酿着重启读书会的念头,往昔与人围坐,共品书香的场景,总在眼前浮动。念头既生,便如春草般疯长,挠得心头痒痒的。不曾想,这念头好像长了翅膀,悄无声息地飞了出去,撞上了今日的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送罢上小学的孩子,归途便遇着了旧邻雯子。她正在校门口值岗,远远瞧见我,便扬手喊道:“盼盼老师,上午九点半的读书会,你有空一起吗?”这话音,不偏不倚,正正落在我心尖那最痒处。我几乎是脱口而出:“好啊,你发定位给我。”心下却是一惊,莫非这世间事,真是能心想事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热心的雯子开车来接,车里已坐着一位女子。她一回首,竟是昔日的同事。不待雯子介绍,她便笑起来,眼裡有光:“盼盼老师!我肯定认得,当年她是我们公司里很厉害大讲师,台下乌泱泱坐着一片人,我便是其中一个哩!”旧人旧事,在这小小的车厢里重逢,接上阅读馆的徐老师,车子载着一路的讶异与欣喜,向着一处温馨的所在驶去。</p> <p class="ql-block">读书会的场子是商品房改装的瑜伽工作室,十几二十位女性,围坐一室,安宁而专注。待我看清她们手中那本书的封皮,心湖仿佛又被投下一颗石子——那竟是我十年前在东莞广播电台细细讲解过的《非暴力沟通》。一股温热的激动漫上心头,旁边的书友示意我一起看,我只眯了眼,让自己沉入那片琅琅的读书声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人读一页,声音各不相同,却都认真。那些字句,熟稔得如同旧友:“……不比较、不带评判的观察……”尤其是开篇引的那段《圣经》话语——“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此刻听来,字字千钧。是啊,这“不带评判的观察”,说着轻巧,要做到,怕是穷尽一生也难企及的智慧了。使徒保罗不也这样说么:“所以,时候未到,甚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祂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那时,各人要从神那里得着称赞。”</p> <p class="ql-block">我沉醉在这声音与思想的河流里,几乎忘了时间。因着不熟流程,又惦念家中“小兽”的午饭与午休,只得在十一时二十分,带着些许不舍,悄然离席。</p> <p class="ql-block">然而,这奇妙的缘,仿佛早已在天父的剧本里写好,更熨帖的一折,正静静候着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仓促,回家煮饭已来不及,便领着孩子在外头将就一顿。邻座是一对母女,见她们桌上有酸奶,我忽地想起一桩小事,便多了句嘴:“这酸奶,用大众点评似乎能免费领呢。”那母亲抬头,报以善意的微笑。这便是我们第一次,蜻蜓点水般的交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午后送孩子上学,女儿馨誉忽然指着前头一个背影,小声说:“妈妈,你看,那不是中午吃饭时旁边的阿姨吗?”我们赶上前,一路攀谈起来。这才晓得,她那女儿原是同一所学校五年级的学姐;更巧的是,我们竟住在同一个小区,平日都从东门进出。两个母亲,因着这层层叠叠的巧合,不由都笑了,一路说着话,竟像认识了许久。临别时互加了微信,她甚至玩笑般说,以后要把娃托付给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归家的路,忽然变得格外轻快。这一日,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将一颗颗散落的珠子——那重启的念头、雯子的呼唤、旧同事的见证、十年前的旧书、陌生的邻座、同校同区的母女——轻轻拾起,串成了一挂圆满的珠链。我除了感恩,还是感恩。这日子,是定要记下来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