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车子刚开到售票处门口,那块写着“色达”的指示牌就立在路边,像一位沉默的守门人。藏文与汉字并列,仿佛两种语言在此地达成了某种古老的默契。海拔4000米的字样让我心头一紧,呼吸不自觉地放慢了节奏。天蓝得像是被水洗过,云朵低垂,远处山脊连绵,像是大地的脊梁。几辆车停在旁边,有人下车拍照,有人抬头望天——我知道,从这一刻起,我们已踏入一个身体沉重、灵魂却想飞的地方。一个缺氧不缺信仰的地方色达。</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寺庙在云层下泛着光,像是从天而降的宫殿。一位穿着灰外套的男子站在门前,双手合十,嘴角带着笑意。那笑不为谁,也不为镜头,像是与整座山、整片云达成了某种默契。游客来来往往,有人拍照,有人闭眼默念,而他只是站着,像一根连接天地的经幡柱。云在头顶翻涌,山在远处静默,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信仰不是喊出来的,是站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高台之上,一位男子背对寺庙而立,墨镜遮住了他的眼神,一只手扶在栏杆上另一手插在腰间,姿态轻松得像个误入圣地的过客。可他的背影却透着一种奇异的安定。身后的金色屋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像极了人心中那点不肯熄灭的光。栏杆外,风卷着经幡翻飞,远处的山峦藏在云里,仿佛在说:你来了,就别急着走。去聆听那悠扬的送经声,去感受信仰对心灵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红栏杆边,帽子压着太阳镜,肩上的水杯包斜挂着,像是刚走完一段长路。手扶着栏杆,目光沉进那片层层叠叠的红房子中。色达佛学院整体是依山而建,密密麻麻,却不见喧嚣。蓝天白云下,山势起伏,房屋如蜂巢般嵌在坡上。那一刻,他没说话,我也没说话,但我们都懂——这哪里是人间?分明是人心堆出来的佛国。</p> <p class="ql-block">栏杆旁的人裹着红围巾,风吹得围巾一角轻轻拍打胸口。我望着山坡,那里红房子连成一片,像是大地开出的花。天上白云大朵大朵地飘,一辆红色消防车停在半山腰,突兀又安心。它不像来灭火的,倒像是来守护某种比火焰更炽热的东西——比如,千万颗不肯冷却的心,这就是一种信仰。</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蜿蜒向上,脚踩上去有种踏实的凉意。一位旅人站在我前方不远处,手指向山坡深处,仿佛在为某种看不见的召唤引路。他身旁的红色木架上挂满了五彩布条,风一吹,哗啦作响,像是无数低声诵念的经文。绿意从山脚漫上来,又在屋檐间戛然而止。我知道,那不是普通的建筑群,而是一片用信仰垒起来的红色海洋。</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的城镇在阳光下很安静。红与棕的屋舍挤在一起,像是怕冷的孩子。消防车停在护栏边,旁边那盏黄色路灯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守夜人。天蓝得让人心慌,云朵白得像是刚写下的祷词。远处山峦起伏,沉默如经文。我忽然觉得,这里最不缺的不是氧气,而是那种明知缺氧却仍要一步步走上来的执念。</p> <p class="ql-block">他站在金色屋顶的建筑前,双臂交叉,白外套在风里微微鼓起。背景是无垠的蓝天与浮云,那建筑像从梦里搬出来的。他不说话,也不笑,只是站着,像在等什么,又像在确认什么。我走过他身边时,听见风里有诵经声,不知从哪一扇窗飘出,轻轻落在肩上。</p> <p class="ql-block">公路边随时都可以见到一些求学念经喇嘛。</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那座红房子静静伫立,屋顶的金饰在阳光下闪了一下,像是一句不肯说破的箴言。白色的藏文刻在坡面,风吹日晒也不曾磨灭。电线从房檐牵出,像是现代生活小心翼翼地探了一只脚进来,却不敢走得太远。这里的一切都慢,连风都是踱步的。一棵矮树在墙角歪着身子生长,竟也活出了倔强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海拔高度4016米</p><p class="ql-block">东嘎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城西北约6公里处,坐落于形似白色海螺的山上。</p> <p class="ql-block">在甘孜州的所有地方,在藏区文化中总是离不开格桑花的。</p> <p class="ql-block">色达县的起源可追溯至3000年前,古藏族董氏族在此游牧,后历经多个朝代变迁,1955年正式建县。</p><p class="ql-block">古代至清代:</p><p class="ql-block">色达地区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古藏族董氏族在此游牧。汉代属汶山郡徽外地,魏晋至隋唐为白兰牧地,唐代被吐蕃兼并,元代属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明代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辖区。清代赵尔丰多次招抚未果,色达被视为“野番”居地。 </p> <p class="ql-block">色达,观景台拍摄</p> <p class="ql-block">用心礼佛,藏传佛教的主要派别包括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和噶当派。其中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为影响力较大的四大教派,噶当派在15世纪后逐渐并入格鲁派。 </p> <p class="ql-block">扎西德勒藏文。这是在道孚藏文化博物馆有那个小导游给我们讲的扎西德勒。藏文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用录像的方法总能记录一些色达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藏文化建筑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各个寺庙都有不同的转经筒</p> <p class="ql-block">每个寺庙都有这种转经桶。</p> <p class="ql-block">飞檐峭壁</p> <p class="ql-block">寺庙一角</p> <p class="ql-block">寺庙一角之二</p> <p class="ql-block">他站在观景台中央,双手展开一条红布,像是要把整片山河揽入怀中。红栏杆旁的标牌上画着符号,写着字,我却没细看。天蓝得纯粹,白云点缀其间,像谁随手撒了一把棉絮。他没回头,但我知道,那条红布不是为风准备的,是为心准备的——飘起来的那一刻,所有疲惫都成了供养。</p> <p class="ql-block">平台上站着两个人,一个穿着藏红僧袍,一个穿着普通夹克。他们并肩而立,望着山下那片红房子,谁也没说话。云层压得很低,仿佛随时要落下来化作一场雨,或一场经。栏杆是木头的,被无数双手磨得发亮。我站在他们身后几步远,没敢靠近。有些风景,适合远看;有些沉默,适合共存。</p> <p class="ql-block">白塔</p> <p class="ql-block">用这一首歌曲“一直向前”结束此次色达的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