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前言** 2025年5月应离退休党员支部的要求,要我写一幅不超过两千余字的短文,介绍自己有意义的一段经历,择优向《山西老年》杂志供稿,作为纪念“七一”活动的一部分。组织上布置任务,义不容辞,我就写了一篇《我的三次参战经历》,现将该文配图整理成《美篇》保存起来,与众美友们共享。</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1970年冬天,我被批准应征入伍了</b>,和一起参军的同伴们学唱着“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打败了日本狗强盗…,”的歌,踏上军列,一路南下来到春意盎然的羊城一广州。经过近三个月严格的新兵集训,初步完成了从普通老百姓向一个军人的过渡。</p><p class="ql-block">我被下到的部队是空军地空导弹xx营,驻扎在南海县大沥镇,周围竹林树林环抱,一端依守着好大的一座水库,好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可是军营里却空空荡荡、冷冷清清的,我正有所纳闷,是留守的老兵们告诉我说:咱部队早在一月份,奉中央军委的命令就上前线了。这时我的心也不安分起来,多么想插翅飞到前线去体验那战斗的生活。在留守老同志们的带领下,我们一边学习军事理论基础知识,一边参加营区的维护管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一次参加作战:转眼到了五月中,部队挑选了我们二十几个新兵要去充实前线部队,乘着一辆解放牌卡车跋山涉水,经过三天的行军,到达了部队执行作战任务的地方一硇洲岛阵地</b>。这里原来是一处陆军守备连的驻地,仅有几幢石头切垒的小平房,散落在稀稀拉拉的树林间,部队住房大都是临时搭建的帐蓬。生活用水也要用车到很远的地方去拉,鲜菜也要靠大陆补给,碰上恶劣气象封海就只能用咸菜下饭了。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干部战士都牢记职责使命,斗志高昂。部队在这里执行的是“设伏作战”任务,美国的“SR-71”侦察机,常从日本嘉手纳基地起飞,经北部湾上空进入越南北方进行侦察活动,我营在此设伏的目的,就是要一有机会,岀其不意地击落敌机。为此在科研所的指导下,对兵器还进行了多项提高性能的改装,我所在的指令产生系统,在三个波导各增加了一个全弹道动态补偿组合(Z-85),提高导弹在高速接近目标时制导指令的控制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常说解放军是所革命的大学校,是锤练人的大熔炉,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在部队里经常的政治教育,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行成影响很大,立志永远跟党走,党指向那里就冲锋陷阵到那里。经常的保密教育、纪律教育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军人素养。我必须尽快地掌握军事技能,在老同志们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兵器原理、熟记几十条检查条文,常常是睡觉时也要背记,实在想不起来时,打开手电再看看小本子。熟背后在技师的把关下,上机位模拟练习,终于两个月后我就能熟练地配合技师,进行兵器的操作检查,真正地加入到战斗的行列中。</p><p class="ql-block">时刻准备打就要做到有备无患,兵器是一套自动闭环的电子系统,实实在在的是全营“一杆枪”。要保证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就必须按“维护细则”做好各种定期的检查维护。发现有故障必须立即排除,不得有任何隐患存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战期间敌情岀现的非常平凡,有时一天会拉响几次战斗警报,不管是处于什么状态,都会不顾一切的奔向自已的战位。有几次战斗中敌机临近,射击条件逐渐具备,眼看着导弹六发齐刷刷的随着制导雷达天线转动,箭指苍穹,一触即发之际敌机却机动偏离了。没有获得一次射击的机会,不免有几分遗憾。</p><p class="ql-block">这一年经历了林彪叛国投敌的9.13事件;和“小球滚动大球”,带来中美关系的缓和,敌机出动的次数也有所减少。<b>直到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我部也于同期奉命撤回到了原驻地,胜利地完成了第一次作战任务。</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第二次参加作战:1972年6月13日上午,全营突然紧急集合传达上级命令:“执行中央军委下达的作战命令,迅速撤收兵器,下午六点前赶到附近的小塘军运站,铁路行军到达指定地点担负作战任务”。</b>那天雷声大作,暴雨倾盆,干部战士们全然不顾,争分夺秒的撤收装备,装载物资,个个忙的像落汤鸡似的,饭也顾不上吃,当兵器开上火车平板,还来不及加固火车就徐徐开动了,我们手持三角木紧紧地顶在汽车轮下,胆战心惊的随列车到达天河编组站,才得空彻底完成加固。真正体验到什么是军情“十万火急”,永世难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次进驻的是中越边界的宁明阵地。美国政府在五月份突然升级了对越南北方的轰炸,战火燃烧到了中越边界。我们的任务就是敌机胆敢越过边界,就毫不留情地将其击落。在战斗的日子里,我们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敌机起飞对北越轰炸,部队就会拉响战斗警报,进入一等状态,严阵以待。敌机轰炸的片片红光,几十公里外依稀可见。<b>紧张艰苦的战斗直到1973年1月27日“越南停战协定”签字才有所缓解。三月份美国从越南南方开始撤军,我部于1973年的5月才奉命撤回到原驻地。</b></p><p class="ql-block">由于我能严格地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已,经过两次战斗考验,1973年6月27日光荣地批准加入党组织。并被选送空军地空导弹学院学习深造,之后返回部队担任技师、参谋等职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第三次参加作战:</b>1979年2月17日,奉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打响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达到战略目标后迅速撒军,1979年3月16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解放军全部撤回中国境内,战争历时28天。之后中越军队在边界争议地区摩擦不断,中央军委调整作战形式为派大军区部队轮战。边界冲实到1990年已实际结束,1993年中央军委才正式解除防御作战任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1979年11月,我所在的空军地空导弹第27营,奉命入桂参战。经铁路行军,于11月17日,进驻广西前线九荡阵地,接替第54营执行防空作战任务。</b>轮战中我忠于职守,认真研判敌情,参予制定作战计划,指导部队做好装备的技术保障,圆满地完成了保卫祖国领空的安全。期间我曾被派驻航空兵第42师作战指挥室,协调联络作战一月余。<b>1981年1月10日,部队才奉命撤岀战斗,返回原驻地。</b>这次参战历时1年又两个月,成为我在司令部参谋岗位上一段难忘的战斗经历。</p> <p class="ql-block"><i><u>从左到右:姜贵成 李光合 王克曼(营长)李金星 李怀帅</u></i></p><p class="ql-block"><b>2018年12月纪念我地空导弹第27营赴广西前线轮战四十周年,在武汉聚会</b>。当年的老营長王克曼和四位参谋们有幸又欢聚一堂,一个战壕里战友,情同手足!留下了这幅珍贵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在部队的十六年,把生命和党的利益,人民的期望熔为一体。11次受到营、团嘉奖奖励,1985年1月被授予《学习朱伯儒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我们要传承优良传统,讲好红色故事。美帝国主义不管是挑起科技战、关税战、还是军事战,一定奉陪到底。以战止战,必将迎来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p><p class="ql-block"> 姜贵成 于2025.5.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