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字/青衫烟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以诗化的笔触搭建起一座记忆的城池。这部被誉为“民国文学史上最动人的自传体小说”的作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刻意雕琢的结构,仅用碎片化的回忆、白描式的叙事,将故乡呼兰河的风土人情、童年往事与生命喟叹交织,既书写了北方小城的愚昧与苍凉,也藏着一个孤独灵魂对温暖与自由的执着追寻。当我们穿行在她笔下的呼兰河,便会在那些朴素的文字里,触摸到最真实的人性与最深沉的乡愁。</p><p class="ql-block">小说的核心魅力,在于其“诗化回忆”的叙事风格。萧红以儿童视角为线索,串联起一个个独立却又浑然一体的片段:祖父的后花园里,黄瓜架下的追逐、玫瑰花丛中的嬉戏、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的惬意,构成了童年最纯粹的底色。祖父是萧红生命中最温暖的光,他用宽厚的肩膀为她挡住世俗的冷漠,用温柔的陪伴滋养她敏感的心灵。“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这种简单重复的文字,却精准捕捉到祖孙间最真挚的情感,让后花园成为永恒的精神原乡。而当视角切换为成人的回望,文字便染上了苍凉的底色,那些曾经鲜活的场景,都成了“再也回不去”的怅惘,这种童年视角与成人视角的交织,让回忆既有温度又有深度。</p><p class="ql-block">萧红以冷静的笔触,描绘了呼兰河小城的“愚昧与苍凉”。这座北方小城有着严苛的封建礼教和顽固的迷信思想,人们在麻木中重复着荒诞的生活:为了“驱邪”,将小团圆媳妇当众吊打、用滚烫的开水烫身,最终让一个鲜活的生命在众人的“善意”中凋零;为了“祈福”,人们虔诚地举行“跳大神”“放河灯”等仪式,却对身边的苦难视而不见。萧红没有激烈地批判,只是客观地记录着这一切,就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将小城人的麻木、愚昧与残忍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零度情感”的叙事,比直接的控诉更具冲击力,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同时,她也书写了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奈,冯歪嘴子在妻子死后独自抚养孩子的坚韧,有二伯的敏感与自卑,这些人物都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与呼兰河的苍凉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悲怆的北方小城画卷。</p><p class="ql-block">《呼兰河传》的深刻之处,在于其对“孤独”与“自由”的永恒追问。萧红的一生都在追寻自由,却始终被孤独包裹。小说中,她将自己的孤独投射到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身上:后花园的热闹终究会散去,祖父的陪伴也无法抵挡岁月的流逝,小团圆媳妇的悲剧更是人性孤独的极致体现。她写道:“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我家的屋子也是荒凉的”,这种荒凉不仅是环境的写照,更是内心孤独的外化。而她对自由的渴望,则藏在对后花园的无限眷恋中,那里没有封建礼教的束缚,没有世俗的偏见,只有纯粹的快乐与自由。这种对自由的追寻,贯穿了萧红的一生,也让《呼兰河传》超越了个人回忆的范畴,成为对人类共同困境的深刻叩问。</p><p class="ql-block">萧红的文字具有独特的“原生态”美感。她摒弃了华丽的辞藻与复杂的句式,用最朴素、最直白的语言描绘场景、刻画人物。“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这种充满生命力的文字,仿佛带着呼兰河的泥土气息,清新而自然。她擅长用细节打动人心,祖父的笑、小团圆媳妇的辫子、冯歪嘴子家的破草房,这些具体的细节构成了鲜活的画面,让读者身临其境。同时,她的文字又兼具诗意与苍凉,“人生何如,为什么如此悲凉”,简单的一句话,便道尽了对生命的无奈与怅惘,这种诗意与苍凉的交织,让《呼兰河传》具有了穿越时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呼兰河传》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故乡的意义,故乡不仅是地理上的坐标,更是精神上的归宿;它让我们反思人性的复杂,在愚昧与善良、麻木与坚韧的交织中,看到人性的真实面貌;它更让我们懂得珍惜自由与温暖,在孤独的人生旅途中,坚守内心的纯粹与热爱。萧红用一生的孤独与追寻,为我们留下了这部不朽的经典,她的文字就像呼兰河的流水,看似平淡,却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之书,也是一部孤独之书,更是一部自由之书。它让我们在碎片化的回忆中,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与苍凉;在朴素的文字中,触摸到人性的复杂与真实;在孤独的追寻中,领悟到自由的珍贵与永恒。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与困境,让我们在萧红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学会了在孤独中坚守,在回忆中成长。正如呼兰河的流水永远向前,萧红的文字也将永远流传,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追寻自由与温暖。</p><p class="ql-block"> 侯致远2025.11.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