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1月10日,晨光初染水巷,我步入同里古镇富观街36号,探访一方静谧而厚重的居所——王绍鏊故居。这座承载着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心路历程的江南宅院,如今已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一位沉静的智者,伫立在流水人家之间,诉说着百年风云与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故居由师俭堂、敦厚堂与留耕堂三组宅院并列而成,以幽深备弄为界,划分为东、中、西三路,格局严谨,脉络分明。青砖黛瓦间,三条陪弄如时光走廊,串联起屋宇鳞次的院落,厢楼环抱天井,飞檐轻挑,尽显江南水乡民居的精巧与雅致。每一扇木窗、每一道门楣,都仿佛低语着往昔的烟火与书香。</p> <p class="ql-block">留耕堂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历经三百余年风雨,于2008年修缮后正式设立为王绍鏊纪念馆。这座古老厅堂由此焕发出新的精神光芒,从家族居所升华为纪念先贤、启迪后人的文化空间,见证了历史的延续与思想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开放时间为每日08:00至17:00,2025年10月25日信息显示次日(11月11日)正常开放。步入其间,主馆“生平事迹展”以详实史料勾勒王绍鏊先生投身民主运动、矢志报国的壮阔人生;副馆“民进会史展览馆”与“同里名人馆”则拓展视野,展现时代洪流中的群体觉醒。新增的书房场景复原与情报工作体验环节,更让游客沉浸于那段隐秘而伟大的岁月,触摸历史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故居免费向公众开放,纳入同里古镇联票系统,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它不仅是瞻仰先贤的场所,更成为古镇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脚步在此驻足,目光穿过天井上的一方晴空,与百年前的理想遥遥相望。</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砖木结构,青瓦覆顶,飞檐翘角,天井布局错落有致,光影流转间尽显匠心。白墙斑驳,映照岁月沧桑;木构雕饰,凝结工艺之美。行走其间,水声隐约,风过回廊,仿佛时光也放缓了脚步,只为聆听这一砖一瓦所铭刻的静默史诗。</p>